首页 > 最新热文 > 播报趣闻

浅谈楚国文明的发展史

2022-09-12 23:54:00 作者: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相关解读浅谈楚国文明的发展史
南京非著名景点一日游

浅谈楚国文明的发展史

摘 要:在古代,文明两字很少合成一个词语出现在历史文献中,但是它本身却早已贯穿在整个历史长河里了。楚国就是这个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文明之星,楚国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先进的冶炼技术,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楚国在冷兵器时代的春秋一跃成为军事大国。楚国不仅仅是大国里面的军事强国,也做到了现在很流行的和谐发展观念---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则突出表现在楚国的漆器制造和楚歌楚舞上,漆器制作独具特色,技艺精湛,楚歌楚舞更是以其独特表现形式让世人惊叹。

浅谈 春秋战国历史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千多年前的今天,一个原本属于中原的一支人,被统治者无情的进行驱逐,他们向南迁徙,几百年间一直被中原王朝蔑称为荆蛮。楚国作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国之一,却因其地理位置远离了政治文化的正统中心,而一直被人们遗忘,知之甚少,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是出现在楚国大地。楚文化一度领先于北方中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最先进的青铜冶炼出自楚国,娱乐事业闻名于世,屈骚文学更是独树一帜,它不仅仅是华夏大地上最文明的诸侯国,也曾是世界文明的最高峰。

一、铜的开采和冶铸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在铁器出现之前,铜作为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一种金属存在,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曾达到很高水平。在春秋战国无义战的年代,军事力量的强大才是霸主,而军事的强弱往往就依靠在了铜这种金属上,由此可见其战略价值极高。

(一)铜的开采

遐迩闻名的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县西约3公里处,大冶县是历史上著名的铜矿产地,铜绿山是它的主要的矿区,楚人在早些时候就已经深知铜资源的重要性。《史记.楚世家》记载:“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民和,乃关兵伐庸、杨粤、至于鄂……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山蛮夷之地。”另外何浩先生指出:“鄂地当然不应该排斥于‘江上’之外”,“熊渠当是由‘甚得江汉间民和’的荆山出发,首先西伐庸,……最后出汉水下游抵近鄂境。”[1]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伐鄂则无疑是看中了那里的铜矿,在鄂邑有品位最高,而开采较易的铜矿,是中原所需红铜的主要产地。铜矿是杨越的奇货,采铜是杨越的长技。正在铜器时代,铜源的大小和国力强弱大致成正比。楚国的崛起,是从熊渠开始的,他奉行“大志者不贪小利,有远途者必睦近邻”的准则,“甚得江汉间民和”正是他推行睦邻政策的成效,以后又有多次伐随,必使其成为附庸后而已,随成为楚的附庸后,从鄂邑到楚都的“红铜之路”就可以畅通无阻了。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征伐,包括大冶铜绿山在内的鄂东及鄂东南一带已是楚国的版图,在铜绿山遗址约2公里的范围内,地面堆积有大量的炼渣,有的地方炼渣厚度达数米,初步估计其数量约40万吨以上,推算整个矿区累计不少于8-12万吨[2],可见这么大的产量对楚国军事力量的提升该有多大。综上所述,楚人早在春秋后期就控制了从湖北大冶到江西瑞昌几百公里的铜矿产地,铜矿的开采为楚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楚国在控制这个区域以后加大了对此地区资源的开采,找到了铜矿产地后,就是确定富矿的矿脉走向,除根据矿脉露出山头处进行确定外,楚人还采取了另外两种方法,一种是挖掘竖井进行探矿,从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的发掘情况来看,在已发现的252条矿井中,有一部分的矿井断面很小或是孤立的小井其中部分是作为探矿用的,先打探井然后掘进群井采矿;第二种是采用船形木斗工具,在井下淘洗矿石的粉末,根据矿石和岩石的比重不同,把矿石洗出来,从而确定某一部位矿石的含量,以便追踪富矿,指导地下的挖掘。这两种方法大大提高了采铜的效率和质量,直到现在也在利用。

(二)铜的冶铸

有了铜的开采以后,接下来的一步自然而然是对原材料的深加工。楚青铜工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专研外,更大一部分是楚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吸取了中原王朝和众多诸侯国的青铜铸造技术。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考古学家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现了一处遗址和墓葬,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王国露出了他迷人的面容。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安徽寿县出土了一件青铜器,这是楚国青铜器第一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随后六十到七十年代,湖北江陵楚墓又先后出土了虎座凤架悬鼓和越王勾践剑,再次让人惊叹。我们这在一方面重点讲讲楚的特色-青铜剑。早在熊渠之时,楚国早期扩展的矛头就指向了楚国汉水以西的荆山一带,为什么楚人会选择在这一带呢?我们从文献资料中了解到楚人喜欢佩剑,《说苑.善说》中记载:“昔者荆为长剑危冠,令尹子西出焉”。爱剑是楚人尚武的体现,因为有了这一传统,楚人看重了荆山一带地区的青铜铸剑技术,尤其以越人为代表。楚人是一个眼光远大的国家,占领一个地区后,除了财物占有外,还注重吸取技术,早已有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觉悟。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地的制剑技术十分著名,随着楚墓的大量发掘我们在这里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吴越名剑,如: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等。从这点上看说明了楚人对吴越名剑的喜爱与重视程度之高。在吸取了吴越制剑技术后,聪明的楚人制作出了复合剑(双色剑、插心剑)因为它是采用两种铜、锡含量不同的合金制作而成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剑的出现?这是因为楚人爱佩戴长剑,而用青铜剑作为长剑,就必须同时兼顾硬度和韧性,高中化学告诉我们,如果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青铜剑作为长剑韧性较好,但是硬度不够,不适合在作战时作为武器。如果采用含锡较高的青铜制作长剑,硬度方面较好,但是韧性又不够,容易折断。新事物的出现总是兼顾两者的优缺点的,这样为了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出现了复合剑。以下列出部分楚墓出土的复合剑情况。 

[3]根据表格内容我们就可以读出剑是长剑,为了满足楚人的这一爱好,兼顾硬度和韧性,复合剑将刚柔合并,使得青铜剑更加锋利、坚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