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热文 > 播报趣闻

儒、墨、道对言默关系态度不同 真正的善言人不是口若悬

2022-09-15 21:48:06 作者:厮守终生
相关解读儒、墨、道三家对言默关系的不同态度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儒,墨,道三家所提出的 治病的药 各是什么 法家的 药 为什么能够在 当时的政治

儒、墨、道对言默关系态度不同

真正的善言人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而是要懂得沉默,善于处理言论与沉默的关系。

丈夫修道,妻子学佛,你觉得这样的婚姻会幸福吗

唐君毅在中国思想中讨论了言语和沉默,并提出并分析了言语和沉默的三种基本形式:先秦墨家是说话者,道家是说话者,儒家思想是沉默的,没有陷入偏见。他指出,在中国思想中,特别提出了沉默的名字,作为言行的枢纽,来自孔子。“默而识之”,“予欲无言”,“

天何言哉,四时行雁,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可以说,知道言外有默,言外有无言,始于孔子。易传说:“默默成之,不言而信,存在德行”,又言“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词多”,“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行之有出处,言之有默语,依时而定”。这就是为什么孔子被称为孔子“圣时者的原因。”《中庸》言“邦有道,他的话足够兴旺;邦无道,他的沉默足以容忍”。可见孔子于言默之际最能执其两端而用中,未尝陷于一偏,因此可以说是中国思想中言默思想的最高典范。后来《荀子·非十二子还说:“言而当,智也;默而当,也智也。知默,犹知言也。”也就是说,善言者应该善于处理沉默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实现人与我之间的沟通。

孔子之后的墨子,为了拯救世界,迫切行道,知进而不退。墨子之行,有五个地方,认为言语足以起步,所以下教,而且还在辩论,所以有言而无语。墨家的争论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更是为了说服人,而是为了说服人,所以一定要有理由,一定要立故,知成推论。墨子之言,都是头尾成体段,能为人清晰把握。先秦重说辩风,可谓开自墨子。相比之下,孔子只是理所当然地说话,很少有辩论,

与孔墨不同的是,道家的老庄处士之流,不是有意用世,而是有望成为“圣之清”所以宁退而不屑进,宁默而寡言。它的默也,不必等待时动,而是依靠默以送情妙道的体证,而它则是指其默中的体证,体证者超出了言意。老子“道可道,很道。名,非常名……”,“行不言之教”,“善者不变,辩者不善”,“大辩若讷”;庄子“辩也者,有不见也”,“熟悉不言之辩,不道之道”。道教以不言为教,以言教人证无言之境,以言无言。

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原》·总结道:“先秦墨家是尚言者,道家是偏尚默者,儒家是其中之一。这是三种基本形式。后来汉儒尚注疏论言,魏晋清谈则兼重默认言外之意。六朝隋唐诸言佛教教理者尚言,禅宗扫言归默。宋明儒的自得与道,赖默知心通,又称心而谈,以告学者,是最得孔子的意思。清儒以言解释为训诫,以知圣人制作的意思,而言语默认。除了儒墨道三的基本形态,它们都不出来。

孔网分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