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的法律风险是很大销航委罪液记备村的,因为假离婚的实质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在此过程中当事人很可能通过制作各种虚假协议或者对自己的财产进行虚假申报,不仅损害债权人、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国家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不应有的伤死表神快名考理害。一旦被查处,轻则赔偿损失,重则被追科没气凯课究刑事责任。
其实没有所谓的假离婚,法律上是真离婚,在夫妻双方看来是“假离婚”,但从法律上看,在夫妻双方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离婚裁判文书生效后,原夫妻双方不再是一个家庭,而是变为两个独立的家庭。只要在形式上符合新政的要求,就应享受房产新政关于购买首套房屋的优惠政策,从而达到了规避政策的目的。
一方面,假离婚可能假戏真做,导致家庭的破裂,财产遭受损失。因为夫妻双方只要履行了离婚的法律程序,离婚便具有法律效力。用于买房的钱等财产在离婚前还是夫妻的共同财产,“假离婚”之后将变成一方的个人财产,另外一方当事人就难以控制该部分财架乡汽逐地还欢防衣开产。一旦有一方不愿意复婚,因离婚而带来的财产损失将无会房输径材角含想法挽回。
夫妻本来是为了规避政策假离婚,但就在办理相关复婚手续前,夫妻俩发生点口角,一方就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可什么关系都没有,你少管亮犯快我!”说了很多伤感情的印经机曲冲怀反烧冷希话,最后便再也没能回到婚姻的原点。
另外,即使在离婚后复婚,仍可能造成财产的损失,给家庭造成纠纷的隐患。因为结婚前双方各自拥有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认定为夫非所未已凯妻共同财产。如果拥有房产等财产的一方不同意变更登记或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将承担很大损失。因此,夫妻双方以“假离婚”所谓合法的形式来获取房贷优惠存在很大法律风险。
目前,社会上有些人通过假离婚骗贷的方式,套取银行资金,用于继续炒房或者其他投资,以获得高收益,甚至有人靠此方法一夜致富。听到这些投机取巧的致富方法,不少人心动甚至想要尝试。办假离婚贷款的风险有哪些?小编要探索小编为大家进行详细解答。
一、财产风险
1、共同财产很可能变成一方的婚前财产
比如,夫妻有两套房产,办理假离婚时约定,离婚后这两套房产归女方所有,那么即使以后复婚了,这两套房产也将成为女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很可能净身出户
若假离婚时约定,共同财产归一方所有,但离婚假戏成真,双方不再复婚,一方很可能面临净身出户的风险。
3、一方取得的财产将成为个人财产
双方在离婚后,不管哪一方取得的财产,都将是其个人财产,若无专门约定,不能成为共有财产。
4、丧失相互的继承权
假离婚之后,双方将丧失相互的继承权及要求对方“扶养”的权利。
二、弄假成真
虽然只是假离婚,但很有可能“弄假成真”。假离婚后,若一方想复婚,但另一方不同意,任何人包括法律都不能干涉,更不能强制执行人身行为。
为了避免假离婚带来风险,一些银行已严控假离婚贷款买房。最近就有消息称,中国银行在广州地区严查假离婚,通知要求,离婚不满一个月不能申请房贷……虽然该消息并未得到广东中行的正面回应,但是对于假离婚贷款买房暗藏的风险,监管已高度重视。
三、涉嫌贷款诈骗,要承担刑责
《刑法》明确定义金融诈骗罪及相关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二百八十条明确表示: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为了骗取银行贷款的虚假买卖行为,银行可以立刻收回贷款,如果贷款收不回或造成重大损失,相关人员就可能涉嫌贷款诈骗,要承担刑事责任。
四、会造成个人信用污点
如果被银行发现,银行可以立即停贷,对个人信用也会造成影响。如果房价下跌时,想要断贷把房子丢给银行以求脱身也很难。断贷会形成个人信用污点,银行仍会向个人追回差额,追讨违约金、滞纳金等。
综上所述,办假离婚贷款的风险很多,既面临着财产风险,又可能因为触犯刑法而坐牢。现在银行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假离婚骗贷的风险,审查也越来越严格,即使假离婚也不一定能贷到款,因此建议有假离婚骗贷想法的人摈弃这种不法行为,避免人财两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