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热文 > 法律探讯

如何认识家庭暴力问题?

2024-06-11 02:14:39 作者:

如何认识家庭暴力问题?(如何认识家庭暴力问题呢)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可能会发生在社会各阶层,除了身体暴力,还裂轻跟状更群管凯有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暴力,究其原因,我们用多维度视角去解读:

(一)生理方面

从精神病学和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男性的狂怒性攻击和较差的冲动控制力。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有一种攻击性的通苗述府耐本能内在驱动力。攻击的出现是一种对压力过大的环境反映,这种反映是受人类自然性埋清和生物性驱使的。

(二)心理方面

从人格特质看施暴者通常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和自尊的心理模式,带有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蠢答倾向,而把自己施暴归因为孤独、缺乏安全感及自信。

如果在充满暴力环境中成长的慢长轻男性,可能会深受暴力文化的影响而成为施暴者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施暴者的人格并无特别偏差,相反,在个人的认知方面、行为方帮五谁高问阶史纸程面和情感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他们的暴力行为,这些缺陷包括:自卑、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害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沟通技巧差等。

而受虐者则依赖性强、自尊水平低、缺乏自信、无政非曲图主见,导致对方施派纸载球烧暴。弯档前所以这样的女性往往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更多的成为受虐者。

家庭是一个系统,而家庭暴力关系是家庭系统的产品,夫妻互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吗垂些个人行为。发生的原因在于婚姻关系本身的失调。

(三)社会原因

社会上普遍存在男女在体格、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经济收入不平等因素,加之家庭的“隐私性”本质及社会态度降低了施暴者的施暴成本。

综上所述,施暴者、受虐者的性格特点,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因素以州角刑责及特定的环境等等诸多方面因素,构成了家庭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要理性的去看待每一个个例,而不要一出现事件就用眼睛紧盯着家庭,又去扒拉原生家庭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家暴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家暴不仅会使夫妻一方的身体受到损害,也会造成婚姻不幸,给孩子留下阴影。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各民事主体,了解如何认识家庭暴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家暴问题的呢?

一、家庭暴力的法律特征

(一)家庭暴力侵害的客体是受暴者的人身权利,具体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身自由权、婚姻自主权、性权利等

很多学者不承认“精神暴力”这个概念,因此认为家庭暴力侵害的仅仅是他人的身体权利,而不包括对受暴者人性和心理上的伤害。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这样“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就无从谈起了。

(二)施暴者在客观上对受暴者实施了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伤害、凌辱或压迫等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的方式

作为主要是指通过殴打、捆绑、禁闭残害等积极方式;不作为的方式,即“冷暴力”。“冷暴力”是指家庭成员间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残害等暴力方式解决,而是表现为对对方表现得比较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

(三)家庭暴力的主体是家庭成员

其他国家法律对家庭暴力主体的界定,更加注重的是共同生活之实,而不仅仅局限于依据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关系维系的家庭。其他国家法律对家庭暴力主体的宽泛规定是不适合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文化的,同时,在目前法律框架下扩大,只会导致法与法之间的冲突,降低法律的严肃性与执行力度。因此,把与家庭无关的暴力主体纳入到家庭暴力是不可取的,将其主体界定为具有亲属关系的家庭成员更为科学、合理。

(四)家庭暴力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但涉及不到过失的问题

家庭暴力手段之残忍、情节之恶劣,如开水烫、烟头烫、火烧、灌农药,更有甚者甚至发展到泼硫酸及用刀斧等利器伤害器官等手段,决定了施暴者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

二、家庭暴力的现状

2001年12月2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规定,家庭暴力即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表明,在我国3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而家庭暴力最突出的表现为婚姻暴力中的“夫对妻”的暴力。有资料表明:我国五成以上的女性犯人是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从滑县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情况来看,家庭暴力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至2008年,婚姻家庭案件占民事案件的62%,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占其中的30.1%;在2009年,上述比例分别达到了65%和33.4%。根据对家庭暴力典型案例进行的调查分析看,受暴者中92.6%为妇女。从受暴者的文化程度、职业构成上看,小学、初中学历、无职业的占68.5%。此外,原先家庭暴力多发生在一些知识水平、职业层次、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中,但根据近期抽样调查显示,每10个施暴者中,就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家庭暴力的范围正从从低文化素质向高文化素质人群蔓延。家庭暴力不仅发生在农民、个体私营者家庭,在干部、教师和法制工作者家庭也是屡见不鲜。并呈身份特定、时间连续、行为隐蔽、手段多样等特点。

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人认为家庭暴力仅仅是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的伤害而不包括精神暴力、经济暴力、性暴力。绝大多数人知道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但对家庭暴力没有确切的法律上的认识。而对家庭中子女的家庭暴力,65%以上的人不认为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45%的人仅仅觉得夫妻间才存在的家庭暴力。调查对象中,55%的人认为家庭暴力只是家务事。从居民的回答中不难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十分理解家庭暴力的含义,只是从片面去理解,所以当自己遭受家庭暴力时,不能准确的认识,更不能找到准确的解决方法,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

根据资料显示年仅来自金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数据统计2010年1月1日至11月25日,夫妻纠纷引发的家庭暴力接警共有542起。这也就意味着,在金华平均每天大约有2人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危害。在对部分市民的询问中发现并没有多少人表示自己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我认为在因为大多数人将家庭暴力归类为“家务事”所以并不太愿意向外人透露自己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的事实,而且家庭暴力往往是偶然发生,大多数受害者往往不会因为一次的家庭暴力就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往往寻求法律帮助的受害者已经是遭受了多次家庭暴力。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非常严重,大多数人认为这样的情况是管教孩子,无可厚非。

三、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

“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的和谐安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团结。随着家庭暴力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它引起的社会危害也就越来越深广了。为什么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仍然会存在家庭暴力?就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我们认为既有历史和社会原因,还有相关法律制度等原因:

(一)历史原因

家长制是家庭暴力现象存在的本质原因。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里,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支配社会的一切道德、风俗、习惯、法律、政治、经济,在这样的社会里,妇女和儿童变成男性家长的所有品,自然绝对服从男性家长。男权思想的封建伦理观念根深蒂固。社会和家庭以男人为中心,男性有经济基础,有政治权力,女性则没有。在家庭中丈夫对妻子拥有权利,这种权利大到女人是男人的私有财产或奴隶,丈夫可以对妻子为所欲为,而妻子对丈夫只负有顺从的义务。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都是男人决策,妇女和儿童服从的格局。在男权思想支配下,很难把妻子和小孩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主体看待。同时受害人对家庭暴力的容忍和麻木,助长了施暴者的威风,也成为施暴者恶劣行为滋生、蔓延的温床。   因此,家长制就是家庭暴力现象存在的最本质原因。

(二)社会原因

1、社会宽容促进家庭暴力的肆虐

除产生后果严重的家庭暴力案件外,对一些伤害不大,情节轻微的暴力现象,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把家庭暴力排斥在法的管辖范围之外。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危害认识依然不足,尽管家庭暴力性质可能比社会上一般暴力恶劣,但它成了“四不管”即“ 邻居不劝,居委会不问,单位不管,不出人命执法机关不理”的真空地带,它实际上是对家庭暴力的默许,是对施暴者姑息纵容,也失去了法律应有的震慑预防作用。这虽有立法不完备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思想上对家庭暴力的宽容、认可态度。

2、维权意识不高使施暴者更加有恃无恐

长期以来,家庭暴力的案件中受害者往往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在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候往往选择了忍受而并非第一时间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施暴者难以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

(三)法律原因

1、反家庭暴力立法相对滞后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反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司法实践中,我国《宪法》、《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关于惩处侵害妇女、儿童、老人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行为都有禁止性规定,但缺乏明确的认定和具体的制裁办法,可操作性不强。同时我国法律在反家庭暴力方面还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家庭暴力未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往往作为自诉案件,采用“不告不理”方法,司法机关并不会主动介入干预。

2、家庭暴力损害赔偿缺乏可操作性

根据现行有关法律规定,家庭暴力行为发生后,受害人有权要求加害人给予损害赔偿。但在此情况下,受害人有可能成为双重受害者:一方面,受害人因家庭暴力而成为身体和心理上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受害人主张的损害赔偿可能从家庭共有财产或夫妻共有财产中支出。因此,如何对家庭暴力损害赔偿进行规范而又不使其与一般的法律规则相冲突,是处理家庭暴力方面技术上的一个难题。

(四)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经济收入水平差别、教育水平差异、法制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施暴者自身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或性格缺陷原因等等。

四、如何走出家庭暴力的困境

家庭暴力严重侵害了受害人的身体权、健康权、人格权、自由权甚至生命权,而这些基本权利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人权。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破坏现代婚姻家庭幸福,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威胁。如何有效防止和禁止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应该考虑也必须考虑的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和个人能够单独解决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它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而逐步得到改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家庭暴力问题,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加强对家庭暴力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基于大部分人对家庭暴力的了解并不充分,首先应当对家庭暴力进行法律普法,让大家更加了解家庭暴力,从各个方面了解家庭暴力的法律特性,以及当自身面临家庭暴力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法律意识。

(二)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法规来制止和处罚家庭暴力行为

我国现有维护家庭弱势群体的法律法规分散于《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要消除家庭暴力首先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现行法,为受暴者提供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同时也能够起到警示作用,能够实现对家庭暴力最有效的防范。

(三)立法上应该完善

保护与救济受暴者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受暴者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受暴者权利方面不可或缺。法律保护受暴者的利益体现了法律正义,是消除个性主义的人道主义与消减社会痛苦的功利主义的双重要求。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一方面可以体现社会对于受暴者人文主义的关怀,改变他们的不利境况;另一方面可以整合社会矛盾,和谐社会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条件。同时也是为了弥补现行法的各种不足,因此制定一部单行的、专门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相当重要的。

涉案人员偶读是家庭成员,为了维护对方的权益、自己的名誉,一般不会将家暴事件上诉至人民法院,此种行为是错误的,若不能私下协商解决家暴问题,那么,该问题难免会越演越烈,导致某主体人身受到损害。



延伸内容:
优秀解答:25333
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法律 答:4、性虐待:强迫对方进行性行为、逼迫对方看色情影片或图片、拒用保险套等等。5、虽然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并没有如此严格的界定,但最新的司法解释对家庭暴力也有规定:指行为人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止人身自由,以及其他手段,给家庭人员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二、家庭暴力起诉离婚程序第...
热心探索用户: 155******60 点赞
优秀解答:25351
家暴法律如何认定家暴 答:普法内容 一、家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认定:1、主体是家庭成员之间;2、家庭成员实施了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家庭暴力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肉体摧残式,直接通过一些伤害手段让受害人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害;(2)精神迫害式,通过一些言语让受害者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损害;(3)性...
热心探索用户: 186*****027 点赞
优秀解答:49125
谈谈对家庭暴力的认识 答:家庭暴力的认定:第(1)在家庭范围上,我国的家庭暴力只限于传统婚姻家庭,不包括非婚家庭;第(2)在主体上,我国家庭暴力,一部分是夫妻之间暴力,一部分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第(3)在行为模式上,我国的家庭暴力主要是肢体暴力,不包括语言暴力和冷暴力;第(4)在行为对象或客体上,我国的家庭...
热心探索用户: 小白白又白呀 点赞
优秀解答:29480
根据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谈谈你对家庭暴力的认识? 答:家庭暴力不仅仅是影响夫妻之间的生活,可以说一但发生基本家庭就破碎了,最严重的还是影响小孩的一生,亲生经历告诉你这样的小孩心理问题很大,有以下几点 1是很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2是在他以后找另一半也会有心里阴影 3更严重的也会重蹈覆辙有样学样,4性格心里理方面会有缺失 至于你说的家庭法基本...
热心探索用户: HYY_1234567890 点赞
优秀解答:4950
大多数人认为家暴就是丈夫对妻子施暴,该怎样去正确认识家暴? 答:首先,应该理解家庭暴力不仅是家庭成员之间或夫妻之间的私事,而且家庭暴力是一种威胁个人安全的非法行为。 因此,不要认为家庭暴力是一项见不得人的家务事,而是使用合法武器来争取合法权益。家庭暴力不是一件小事,有很多新闻,你可以看出它是多么有害。家庭暴力的发生是因为一方过于暴力而另一方过于虚弱和...
热心探索用户: 易书科技 点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