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合同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三,按照购和销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三缴纳,现在一般要求按月缴纳。我国法律规定,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补偿、贸易等合同,还包括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之间订立的图把二紧书、报纸、期刊和音像制品的应税凭证,例如订购单、订数请本妈厚果酸旧者否单等。按照购销金额万分纪山眼介算积措知油之三的税率贴花。法律依据:先绿非相硫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印花税税目税率表1、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补偿、易货等合同 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贴花 立合同人
法律分析:购销枯世合同的印花老答件晶灯湖听封税为万分之三。根据《中迅银华人右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补偿、贸易等合同。按照购销金额万分之三的税率贴花。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金额=购销金额x核定征收率x0.03%。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三条 怎甲布欢刘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具体税率、税额的确定,依照本条例所附收式冲速久《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执行。应纳税额不足1角的,免纳印花税。应纳税额在1角以上的,其税额尾数不满5分的不计,满5分的按1角计算缴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优劳宣至杨容蛋行条例》第五条 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为简实承比稳某阿宣见目纸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采取没昌肢以缴款书代替贴花掉降快密做志黄格南或者按期汇总缴纳的办法。
一、购销合同印花税税率是多少
印花税的税率设计,遵循税负从轻、共同负担的原则。所以,税率比较低;凭证的当事人,即对凭证有直接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就其所持凭证依法纳税。
印花税的税率有2种形式,即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税目范围税率纳税人说明
1、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等合同按购销金额0.3‰贴花立合同人
2、加工承揽合同包括加工、定作、修缮、修理、印刷广告、测绘、测试等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0.5‰贴花立合同人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包括勘察、设计合同按收取费用0.5‰贴花立合同人
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金额0.3‰贴花立合同人
5、财产租赁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按租赁金额1‰贴花。税额不足1元,按1元贴花立合同人
6、货物运输合同包括民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海上运输、联运合同按运输费用0.5‰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7、仓储保管合同包括仓储、保管合同按仓储保管费用1‰贴花立合同人仓单或栈单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8、借款合同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按借款金额0.05‰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9、财产保险合同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按保险费收入1‰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10、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按所载金额0.3‰贴花立合同人
11、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等按所载金额0.5‰贴花立据人
12、营业账簿生产、经营用账册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0.5‰贴花
其他账簿按件计税5元/件立账簿人
13、权利、许可证照包括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按件贴花5元领受人
因此,购销合同的印花税为万分之三,但往往报这个税的人很少,因为有些业务是没有签定合同的,有的签了合同的也没申报,因些有的地方税务局索性就不按购销合同来纳税,而以反映在报表上的销售额为依据计算购销合同印花税,因为这个税负相对比较轻,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购销合同印花税税率,原因是购销合同印花税税率很容易找的。
二、印花税的规定
印花税,是税的一种,是对合同、凭证、书据、账簿及权利许可证等文件征收的税种。纳税人通过在文件上加贴印花税票,或者盖章来履行纳税义务。
现行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条例列举的凭证征税,具体有五类:
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勘查设计、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账簿;
4、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它凭证;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印花税以及关于购销合同印花税税率问题已经有所了解。通过对印花税的了解,大家也可以自己对购销合同的印花税进行简单的计算。如果对其他的印花税税率也感兴趣,可以参照小编给的表格。当然,关于更复杂的印花税问题,还是需要咨询专业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