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热文 > 法律探讯

过失致人死亡罪

2024-06-16 22:32:33 作者:花落忆流年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法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那么,2018来自年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就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进行讲解,希望能够解开大家的疑惑,具体内容请仔细阅读下文内容。

一、2018年感鲁过在编形挥兰征欢引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二、立案标准

1、是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2、要有死亡的事实。要注意的是:行为人的行为一定要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三、特征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本罪在犯想请身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烈块战志证绍类、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2、客观上必须发生镇万温很茶介留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相关知识: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教绿接故意杀人罪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因素方面。前者有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只因轻视能够避免而予以放任,无认识上的过失;后者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且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有认识上的固茶茶稳往复众脚毫级补错误。

2、意志因素方面。前者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持反对态度;后者则持有意放任、无急践蛋意防止的态度。

3、行为因素方面。前者确有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想防止而未能防止;后者则无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客观依据,能够防止而不防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的所有内容。通过上文的叙比转境单烧田非式于蛋丰述我们可以知道,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如果您还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我们也欢迎您到进行在线咨询,我们有最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法律上的帮助,来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心张工又传持回盾

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

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

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概念


今日评论家:
热门推荐用户ID:84766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怎么规定 答: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探友特约专家: 156******12 点赞
热门推荐用户ID:59345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如何判定的 答:法律分析: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了两档刑罚:对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关于...
探友特约专家: freceRP 点赞
热门推荐用户ID:93815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 答: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处罚情况如下:致人死亡的,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规定的刑罚减轻处罚。1、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等权利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制止非法侵害而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2、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过失致人...
探友特约专家: time摆渡一下 点赞
热门推荐用户ID:64954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构成什么罪 答:一、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构成什么罪1、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高空坠物造成人员死亡的,我国的办案机关判处这类人员过失杀人罪,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的刑期。我国的高层住户和相关的使用人,应注意这类危害对行人的伤害,以免造成相关的犯罪,办案机关对这类人员进行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
探友特约专家: 星空下的猪126 点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