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事故比较轻微的,为了有效化解纠纷,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成功的,可以签订“私了”协议,约定权利义务。那么,交通事故私了注意事项是怎样的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要理智地面对事故现实
发生了事故,见到自己的爱车受到损坏,难免心生怒火、情绪急色躁。有的当事人情急之中,忘了保护现场、勘查现场的正事,在没推够系后除导阻类有获取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和对方去理论是非,往往话不投机,发生口角,更有甚者还拳脚相加。结果,重要证据威贵年想良灭失,小事变大,来自非但事故无法“私了”,还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2、遇到人员受伤不要轻易“私了”
因为交通事故基本都是突发性的,行人和骑车人一无防备,二无防护措施,受伤在所难免。所以,驾驶机动车碰撞了行人、骑车人,即使对方愿意“私了”,但只要称自己身体哪里伤了或不舒服,我们就要放弃“私了”及时报警,并劝说对方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治疗。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念至福村钱策此;二是,防止事态扩大化;三是,万一遇到心术不正的人“碰瓷”,我们也可以通过报警和医疗部门对其进行检查,揭露他的“嘴脸”。
3、“私了”事故时要防止财物的丢失
“私了”事故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双方都是在车外进行勘查、记录和协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日者台末处理事故当中,而且视线也会受流游离于自己的财物。此时如果遇到扒窃者,就会祸不单行,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在“私了”前要快换绿将车辆的门窗关闭锁好,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另外调请继族但,遇到行人或骑车人受伤进行救助时,要注意拣拾其脱落的随身重要物品,既是对私人财产的有效保护,也可以防止事后双方为财物的丢失而“扯皮’。
4、要核实准确对方的身份
“私了”中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准确核实对方的身份及一些相关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询问、待观察、核对去查明:
(故充行继很1)通过居民身份证进行核实
(2)通过机动车驾驶证进行核实
(3)注意了解对方的确切住址
(4)注意驾驶证上的“单位”和“职业”
(5)注意分辩对方的驾驶人与乘车人
当时自愿协商解决交通事贵练米土后须故的,应该填写《当事圆根号济何人自行解决交通事故协议书》。填写《当事人自行解决交通事故协议书》,要字迹工整、项目齐全,填写后交各方当事约句跳散劳绝字支立改实人。如果你情况比较复杂,也资装切弦系倍井批兰转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当事人在索赔前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受害方既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漫天要价,走入权益要求过分的误区。尤其不能非法扣车、打人,否则容易衍生出新的责权纠纷,使问题复杂化,增加事故处理的难度。
明白己方的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延伸阅读: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全文
按统一的标准计算损失赔偿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 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