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程序与劳动仲裁程序的协调(工伤认定仲裁要说几个重点)
先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对工伤认定待遇不支付的,可以申请仲
裁。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来自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技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主派站立土以。
用人单位未
主随红汉事层觉空井观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
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
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
论查占犯准守激群菜打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
每民某银林觉打度践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
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
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
代使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
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第十八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
方医律请应当提交下列材
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速药记哪盟妒突许干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
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虽信重该诗案束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
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
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
远聚二找品夜视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
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十九条 社会保险
八应金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
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
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
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
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境受,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怀却合必汉谈受生么。
社会保险行政部
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
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二、两种程序的效力优先
一、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的管辖
笔者认为,应当承认劳动仲裁裁决的权威性。但在工伤行政认定行为生效后再申请对劳动关系仲裁的,不利于行政稳定及效率。这涉及行政效率与民事权利保护的权衡,为了更好地平衡,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应注意释明,告知相对人可对劳动关系申请仲裁,征求是否申请,若放弃申请或认定程序结束前仍未申请的,可认为相对人放弃申请仲裁权利,可由工伤认定部门进行事实认定或由工伤认定部门委托劳动仲裁机构出具意见书。对该工伤认定中的事实认定,相对人不得再申请劳动仲裁,只能提起行政诉讼。
相对人可以向工伤认定机构所在的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仲裁机构,或所在辖区的县级仲裁机构,申请对劳动关系进行仲裁。
作为民事纠纷的救济途径,仲裁当然应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又不能一概否定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事实的认定。如果工伤认定之前已经劳动仲裁,或在工伤认定程序中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作出劳动关系的仲裁裁决应作为工伤认定的依据。但如果在工伤认定作出后,相对人对其中的劳动关系事实认定不服,又不提起行政诉讼,而是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恰好又作相反认定的,该裁决是否影响工伤认定决定的效力?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须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闽劳社文[2005]253号文件规定,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该两者分别规定了工伤认定的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原则。《福建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五条又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在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并实行省级调剂金制度。因此,工伤认定一般向生产经营地的市级工伤认定部门申请。而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十八条,劳动关系争议的仲裁,由职工当事人工资所在地县级仲裁委员会处理。这样,同一工伤认定案件,如果对劳动关系申请仲裁,则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不论在级别还是地域管辖上都可能存在冲突,两者往往由不同的部门作出。为了方便相对人,可以规定由工伤认定部门所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仲裁机构,或所在辖区的县级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在相对人不申请仲裁时,可由工伤认定部门向所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仲裁机构委托出具意见书。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进行形式审查,但不能认为申请材料无法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而不予受理。工伤认定部门可以对劳动关系的存否进行调查核
大众点评:
点评热度:5100
工伤认定后劳动仲裁有什么程序
答:法律分析:“工伤认定后劳动仲裁的程序是:1、申请: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该案件。2、审查受理。3、仲裁准备。4、仲裁审理:通知当事人;先行调解;开庭裁决;制作仲裁裁决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与用户: 随法飞扬01
点赞
点评热度:89948
劳动工伤纠纷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答:法律分析:1、工伤报告程序: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了工伤保险的才有这个程序。单位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2、工伤认定程序: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工伤的程序,这是一般工伤必走第一步。但用人单位...
参与用户: 吉跃惺谢
点赞
点评热度:19919
工伤认定是走法律程序吗
答:通常情况下,是通过 劳动仲裁委员会 或是人民法院来确认。这里如果只走仲裁,那么60天,然后如果单位不服上诉一二审,那么半年。二、工伤认定程序。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不在30天内提起工伤认定,那劳动者只能是在工伤事故发生后的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工伤认定委员会提起工伤认定了。劳动者提出工伤认定后,工伤认定部门...
参与用户: DivorceLawyer_
点赞
点评热度:46418
劳动仲裁和工伤认定哪个先做有什么区别
答:二者区别:如果先进行工伤认定,再申请劳动仲裁时,才能得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和法院的支持,在劳动争议被受理后工伤认定会中止,在劳动争议裁决后恢复工伤认定程序;如果先申请劳动仲裁,工伤认定是以仲裁结果为基础的。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
参与用户: 车奔律师
点赞
1
点评热度:46293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先后顺序
答:法律主观:劳动仲裁与工伤认定的先后顺序是先申请工伤认定,再申请劳动仲裁。因为只有申请了工伤认定,才有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工伤赔偿的证据。当然,如果认定工伤时对劳动关系存在异议,则需要先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才行。法律客观:《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
参与用户: 173******26
点赞
点评热度:51035
农民工工伤赔偿的处理步骤
答:第三步,工伤认定程序(可能耗时1个月)。劳动部门受理工伤认定后,如果单位提出异议,认为与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关系,而劳动者又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实践中劳动部门往往要求劳动者提起劳动仲裁,由仲裁机构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后再恢复工伤认定程序。确认劳动关系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应该先进行劳动仲裁。于是...
参与用户: 176******17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