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盘货了史上奇葩的“单兵武器”、火炮和坦克后,本期胖兵又给家人们带来了“史上种种奇葩而又无用的武器”系列盘货的第四期内容,这期要盘货的是:奇葩战舰。
盘货前胖兵照旧要阐明一下,思量到差别汗青时期的物质条件和产业底子,以及是否能同时餍足 “奇葩而又无用”这个条件,本期奇葩战舰的选择范畴,仍旧是19世纪至今,下面咱们就进入本期的正题~
01.圆形战舰
作为起首登场的奇葩战舰,估量已经有人想到了,这么有代表性的形状,盘货肯定少不了它~这艘圆形战舰诞生于沙皇俄国时期,建筑了两艘,分别在1873年和1877年竣工服役,属“诺夫哥罗德(Novgorod)”级铁甲舰。
▲“诺夫哥罗德(Novgorod)”号
圆形战舰的美术作品
这个奇葩的舰体设计肯定是要重点说的,不外有一个条件家人们别纰漏,便是它属于岸防铁甲舰,运动范畴重要便是沿岸和近海,沙皇俄国造它重要也是用来守卫紧张口岸的,以是不克不及用远洋作战舰艇去权衡它。而对付这种岸防舰来说,适航性和航速也是次要的,它主要思量的是在搭载大口径火炮,拥有较强装甲防护的同时,吃水要尽大概的浅。
以是为分身这些身分,水师少将安德烈·波波夫(Andrei Popov)提出了圆形设计。
▲“诺夫哥罗德”号的两视图
他以为,圆形不但能在吃水浅的同时安置更大口径的火炮,还能笼罩更厚的装甲,并最大限度的增添舰体内的空间~
从结构上看,圆形战舰根本便是一个可以自航的圆形浮动炮台,炮塔也放在了“圆心”位置,这个露天炮塔内装有两门11英寸火炮,炮塔可以本身扭转,也可以锁定随舰体转向。防护也比力会合,船面装甲有70毫米厚,舰体的水线部门也有一圈228毫米厚的装甲爱护,笼罩水线以上46厘米,水线下1.35米的范畴。
▲“诺夫哥罗德”号的场景模子
而尺寸上,由于是圆形,以是没有舰长和舰宽这两项,只有直径。“诺夫哥罗德”号的直径是30.8米,满载排水量为2531吨,最大吃水4.1米,但干舷高度只有48厘米。
动力上也很奇葩,它装了6个螺旋桨,由6台蒸汽机和8台汽锅推动。但别看有6个,它的航速却很慢,最高只有6.5节(约12公里/小时),这重要也是圆形舰体破浪阻力大造成的,别的轴多也是为了包管航向的稳健性,否则就大概“原地打转”~
▲细致看“诺夫哥罗德”号的6个螺旋桨
在首舰下水后的试航中,它的体现实在照旧不错的,飞行很稳,最大横摇也在7到8度的范畴,消除了不少人的担忧。不外这也只是稳健性一方面,飞行性能上它袒露出来的题目可就多了~
▲试航中的“诺夫哥罗德”号
起首便是飞行阻力,1877年它遭遇了一次8级大风,就完全开不动了…
其次便是转向困难,由于圆形舰体破浪本领差,飞行时火线大部门水流都市被拨到一边,如许流经船舵的水流就很少,据测试,它转一圈要花40到45分钟~
第三便是部署在“圆心”位置的炮塔,固然口径到达了11英寸(280毫米),不亚于其时的铁甲舰,但射速却极慢:10分钟/发。更可笑的是,炮塔的扭转机构在锁定后,开火时庞大的反冲力会引起舰体自身的扭转…固然厥后办理了,但却成了永久的见笑~
▲“诺夫哥罗德”号的露天炮塔
但别看圆形战舰的性能这这么不胜,它却得到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喜好,有了沙皇的支持,波波夫又设计建筑了放大版的二号舰,而且得到特许,用他用它本身的名字“波波夫”来定名。二号舰的直径增添到了35.9米,满载排水量增添到了3658吨,火炮口径也增添到了12英寸(305毫米),1877年竣工服役。
▲放大版的“波波夫”号
这之后就发作了俄土战役(1877至1878年),两艘圆形舰都参战了,但都由于只是在口岸周边防备,以是没遇上斗争。而这之后,波波夫又向沙皇发起,为它建筑一艘皇家游艇,并得到了允许,这艘游艇被定名为Livadia~
▲竣工后的皇家游艇“Livadia”
但这艘皇家游艇在试航中就因风暴破坏了,亚历山大二世也在1881年遇刺身亡。新上任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上任后,立马就取消了游艇项目,而且打消了波波夫的圆形战舰设计资格,而且永久不再参加水师事件。这艘游艇也酿成了运煤船~
1903年和1907年,两艘圆形战舰也先退却役拆解了…
▲“诺夫哥罗德”号的场景模子
02.东拼西凑的的浅水重炮舰
我们每每吐槽法国“戴高乐”号核航母由于用的是核潜艇上的核反响堆,以是最高航速只能到达27节。但假如你比拟下意大利的这艘“法迪·布鲁诺(Faà di Bruno)”号,大概就不以为“戴高乐”号的动力是啥题目了~
▲“法迪·布鲁诺(Faà di Bruno)”号
潜水重炮舰
起首,“法迪·布鲁诺(Faà di Bruno)”号属于浅水重炮舰,这种炮舰的特点和前面那艘圆形岸防舰雷同,都搭载大口径火炮且吃水浅,但区别是浅水重炮舰重要用于对岸火力增援,而不是海战,相比战列舰,它可以开到更靠近海岸的水域或内河增援地面队伍。
而 “布鲁诺”号的奇葩之处在于,固然属于这一舰种,但它并未颠末什么专门设计,而是拼集出来的,并且拼集的有些说不外去~
▲开到内河的“法迪·布鲁诺”号
浅水重炮舰
起首,它的15英寸(381毫米)主炮来自于意大利一战前设计建筑的四艘弗朗西斯科·卡拉乔洛级(Francesco Caracciolo)级战列舰。其时这级舰对标的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以是与后者一样都配备了四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并且尺寸,满载排水量,航速都要略高于后者。
▲唯一竣工的“西斯科·卡拉乔洛”级
战列舰的首舰
但这四艘战列舰分别在1914年10月到1915年6月时期开工后,就由于一战的影响,导致钢材和资金短缺而歇工,只有1号舰在1920年竣工下水,最终也被拆解了。而这时期,为别的3艘舰预备好的双联15英寸主炮炮塔,也都被别的战列舰或岸防炮队伍朋分了~
而“布鲁诺”号的主炮,就来自于原“卡拉乔洛”级3号舰的“克里斯托佛·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号。乃至可以说,这艘重炮舰便是为了这座富饶出来的炮塔而建筑的~
▲“法迪·布鲁诺”号的正面照
而且除了主炮外,“布鲁诺”号的动力装置也来自于废弃的鱼雷艇~虽说“布鲁诺”的吨位也就3000多吨,但把排水量最大也就100多吨的鱼雷艇的动力放在上面,结果也可想而知。
“布鲁诺”配备的两台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每台只有347千瓦(465马力)的功率,效果便是,这只能让它的最高航速到达3.31节(6.13公里/小时),服役后,更是降到了2.5节(4.6公里/小时)…
而船体更奇葩,用的便是一艘驳船的船体,还把舰桥设计在了桅杆上~
▲“法迪·布鲁诺”号
的布局剖面图
不外固然奇葩,但它也到场了一战,还一向服役到了二战完结~只是履历比力悲催~
1917年8月的伊松佐战争(Battle of the Isonzo)时期,它轰炸了奥匈帝国的阵地,但见效甚微。而在11月,它就由于狂风雨而被冲登陆停顿,成了无法移动的炮台~从今在一战中就再没发挥作用,直到1924年被革职。
▲“法迪·布鲁诺”号开火的局面
但二战发作后,它又重新服役了,但只是作为“浮动蓄电池(floating battery)”GM194利用,不外在1941年2月9日,被拖到热那亚的它,还向英国兵舰开了3炮。意大利降服佩服后,它又被德国缉获,交给了墨索里尼的傀儡政权“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终极,它随着这个傀儡政权的死亡,被凿沉了。
▲“法迪·布鲁诺”号的场景模子
03.看起来像拖鞋的战列舰~
提及英国设计建筑过的战列舰,从帆船期间到二战完结,都能说出不少经典范号,不外这此中,奇葩的肯定也有,好比1880年月建筑的“诺斯布鲁克(Northbrook)”打算,它一共建筑了两艘,分别是“维多利亚”号(HMS Victoria)和“马提尼克”号(HMS Sans Pariel)。
▲“维多利亚”号战列舰
它被称为是英国汗青上设计建筑的 “最惊奇”、“最貌寝”的战列舰。而之以是被扣上这两形容词,也是由于从形状上看,看起来就像一只大拖鞋…它的干舷和上层修建都很低矮,而且只有前部的一个炮塔。
▲“维多利亚”号战列舰侧面照
的确像拖鞋~
而至于设计为何这么奇葩,也得先说说配景。
起首,其时英国已经下水服役了6艘一万吨级的“水师大将”级战列舰,而且盼望建筑一艘吨位更大,且做更多技能探究的战列舰。由于其时战列舰正处于全面镌汰帆船动力后的过渡阶段,而对付这种没有帆船的战列舰,人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设计,以是只能一步步实验。
▲“水师大将”级战列舰
4号舰“豪”号(HMS Howe)
这临时期战列舰的重要特性,便是仍旧以副炮为重要火力,这也是帆船期间遗留的,由于其时以为,副炮在射程内充足摧毁敌舰的上层修建,而其时的海战也不讲求将对方击沉,而是摧毁其上层修建让其失去斗争力。
▲“维多利亚”号战列舰侧视图
白色上层修建的一排玄色窗户便是
6英寸副炮,仍有帆船战列舰的影子
而对付主炮的,之前的6艘“水师大将”级也实验过前后各有一个双联炮塔,安置12英寸(305毫米)(1、2号舰)或13.5英寸(343毫米)(3至5号舰)主炮,或前后各一个单装炮塔,采纳16.25英寸主炮(413毫米)(6号舰)的部署方法。
而“诺斯布鲁克”实验的,便是将两门16.25英寸主炮全部放在前面,并只有前部一个炮塔的方案,舰尾则安置了一门10英寸(250毫米)炮。则舷则各部署了6门6英寸(152毫米)炮。
▲二号舰“马提尼克”号舰艏
的16.25英寸主炮炮塔
而对付这一火力组合的实验,两艘“诺斯布鲁克(Northbrook)”打算还没有担当任何磨练,就遇上了一场灾祸,并且照旧人为的。
这场灾祸产生在1893年6月22日,当天下战书,由地中海舰队司令,水师中将乔治·特赖恩(George Tryon)爵士指挥的地中海舰队正巡航在黎巴嫩周边海疆,这支舰队由11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构成,分成第一,第二两个纵队飞行。
▲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乔治·特赖恩(左)
与地中海舰队母港马耳他(右)
下战书三点半左右,在舰队靠近黎巴嫩海岸时,特赖恩下令舰队转向180度。
但题目是,要如许“失头”,两个纵队一定有2000码的间隔,而此前特赖恩曾下令让两支纵队的间隔连结在1000码(914米)。以是这个下令下达后,顿时就受到了第二纵队的指挥官—水师少将阿尔弗雷德·马卡姆(Alfred Markham)的质疑,他也没有下令让其地点的“坎珀唐恩”(HMS Camperdown)号战列舰(属“水师大将”级)带头转向。
▲“坎珀唐恩”号战列舰
属“水师大将”级战列舰的3号舰
而发觉对方还没转向后,特赖恩也打来信号,问他“在等什么?可“坎珀唐恩”号却一向没有转向…就如许在两分钟后,“坎珀唐恩”号以80度的角度,直接拦腰撞上了正在转向的“维多利亚”号的侧腰上…“坎珀唐恩”号的撞角也直接击穿了“维多利亚”号的装甲,而因为前者正在转向,这个破口也被扯的更大,到达了10平方米。
▲刻画“维多利亚”号悲壮后下沉的油画
这一撞击,也使“维多利亚”号的舰体内一下涌入了680吨海水,涌入的速率太快,加上舱内的手动水密门来不及封闭,使“维多利亚”号在撞击5分钟后就显着下沉,海水没过了船面。而这一撞击又激发了整个舰队的杂乱,排在“坎珀唐恩”号后方的“尼罗河”号(HMS Nile)战列舰(属“特拉法尔加”级)又差点撞上“维多利亚”号…
▲刻画“维多利亚”号
被撞后下沉的油画
终极, “维多利亚”号在13分钟后翻覆埋没,整个变乱终极造成了约358人去世亡,173人受伤,而特赖恩本人也随舰埋没…他说的最终一句话是,这都是我的错。
▲被撞后埋没的“维多利亚”号
左侧为“坎珀唐恩”号战列舰
这一庞大变乱也震惊了整个英国,还掀起了一阵“战列舰无用论”,马卡姆和舰长阿尔伯特·马卡姆(Albert Hastings Markham)也都被奉上军事法庭。固然最终被认定为是人为身分,但仅剩“马提尼克”号今后也再无人问津,直到1907年报废拆解~
▲在军事法庭上担当过堂的“坎珀唐恩”号
战列舰舰长阿尔伯特·马卡姆
或许是出于抨击~1899年7月,二号舰“马提尼克”在东洛锡安海疆撞上了逐一艘1400吨的商船“蜥蜴”(Lizard)号,并导致后者埋没…
▲刻画“马提尼克”号战列舰
撞沉“蜥蜴”号商船的油画
04.配备“压缩氛围炮”的巡洋舰
胖兵在“奇葩火炮”盘货中曾给家人们盘货过几款奇葩的氛围炮,此次则是一艘配备了三门用压缩氛围做“炸药”来推动炮弹的“压缩氛围炮”战舰,他便是1888年4月服役的美国水师“维苏威”(Vesuvius)号。
▲“维苏威”号巡洋舰
说是巡洋舰,但它自己也是一个为搭载氛围炮而建筑的试验平台,尺寸和吨位也不大,长75米,宽8米,满载排水量945吨。
它最显着的特性,便是从前船面伸出的三根牢固炮管,这些炮的仰角都牢固在16度,如许对准就只能靠船自身的移动。我们看到的船面以上的炮管长度有4.5米,船面以下另有11米,炮管总长17米。口径为15英寸(381毫米)。
▲“维苏威”号巡洋舰
前船面伸出的三根15英寸炮管
这种氛围炮的炮管是铸铁的,看起来便是一根拼接的粗管道,“放射药”是压力为1000PSI(约68个尺度大气压)的压缩氛围,有4个压缩氛围罐储存,两台氛围压缩机生产。
▲“维苏威”号巡洋舰的剖面图
可见4个压缩氛围罐
它的炮弹也比力特别,团体是一个飞镖形状,长7英尺(2.13.米),外壳由钢或铜制成,火药装在前锥部门,装的是一种由硝化纤维和硝酸甘油构成的 “脱敏爆破明胶”(desensitized blasting gelatin),他的敏感度低于一般火药。炮弹尾部背面有螺旋叶片,让炮弹扭转。
▲“维苏威”号主船面下的第一层
可见铸铁炮管
炮弹内装有250公斤装药,但由于是压缩氛围推动的,以是射程只有1.6公里,但也可以通过将装药淘汰到100公斤,使射程增添到3.7公里。另有,它的初速为800米/秒,最大初速也可以通过调治压缩氛围来转变。
▲“维苏威”号主船面下的第二层
可见炮尾布局
在1889年的一次试命中,它在16分50秒的时间放射了15发炮弹,固然射速够快,威力也不错,但最大的题目便是对准困难,且射程太短。不外在之后的几年,它照旧一向在参加水师的种种练习,舰体也举行了大修升级,还得到了参战时机。
美西战役时期的1898年6月13日,它驶抵古巴圣地亚哥海疆,在夜色的保护下靠近海岸,对岸上的西班牙部队举行了炮击。忽然毫无预警的炮击,加上氛围炮较平静的放射声音,另有奇特的火药,不但对西班牙部队造成了震撼,还造成了可观的粉碎。
▲刻画“维苏威”号开火的画作
可见其奇特的炮弹
但是,固然此次实战体现不错,却加剧了美军对它以后参战的担心,由于此次只是在夜间举行的一次忽然突击,以是它才有时机去靠近仇人,发挥火力,而且偶然间逐步调解自身的位置去对准。
而假如是在白昼,这两个短板肯定会袒露在仇人的火力打击之下,假如它被击中,舰上储存的炮弹和压缩氛围机都很简单被引爆,那结果将是不胜假想的。连“维苏威”号的舰长都讥讽:一旦被敌方炮弹击中,我们连葬礼都不必要进行~
▲“维苏威”号巡洋舰
以是基于这些担心,美西战役完结一年后就让他退役了。
1904年,它又拆除了氛围炮,转为了鱼雷放射器测试船,但没过几年,又产生了件倒霉的事变~1913年5月,它在美国东海岸的纳拉甘西特湾的一次试命中,放射出去的鱼雷走了一个弧形航路,竟然绕了返来击又中了本身…固然鱼雷没有装药,但却直接刺穿了它的舰体。“维苏威”号为幸免埋没,接纳了停顿坐沉的方法。终极在1922年拆解…
▲“维苏威”号的场景模子
05.沦为留宿船的巡洋舰:
我们看到的这艘英国1890年月建筑的装甲巡洋舰名为“壮大”级(Powerful-Class)。它制造了其时英国水师战舰的两个“之最”,舰员最多,载媒量最多,另有首款英国四烟囱巡洋舰…
这些听起来彷佛都没啥意义?没错,由于它的研制配景,以致整个服役生活也都没啥意义。
▲“壮大”级装甲巡洋舰
二号舰“贫苦”号(HMS Terrible)
起首,它完满是针对1890年月俄国的“留里克(Rurik)”号装甲巡洋舰设计的,这艘装甲巡洋舰拥有15000吨的排水量,21节的高速,壮大的火力(配备4门10英寸炮,8门8英寸炮,20门4.7英寸炮)另有凌驾6100海里(11300公里)的续航力。
▲“留里克(Rurik)”号
装甲巡洋舰的设计草图
而这款巡洋舰的设计,也是英国卖力的。但也便是由于这一点,反倒引起了英国的担心,怕俄国今后会用它举行海上破征战,以是英国本身也一定有与之相称的巡洋舰。不但吨位要相称,并且航速要更快,续航力也要更远,而且能顺应高海况。
如许,英国起首为“壮大”级设计了很高的干舷,来顺应高海况。而为了高速,则安置了48个汽锅来驱动两台蒸汽机,如许就必要四个烟囱来排烟,这也使“壮大”级成为英国首艘四烟囱巡洋舰。而为了餍足煤炭斲丧,又要幸免频仍增补,它的载媒辆也到达了3150吨,制造了其时英国水师战舰之最。
▲“壮大”级首舰“壮大”号
比拟海军,可见其巨大的舰体
而这些也培养了它巨大的舰体,相比其时正在建筑的“威武”级(Majestic-class)战列舰,它还要长出30多米,到达了164米。
但云云题目也来了,便是巨大的舰体大部门都用来搭载动力体系和煤炭了,却没留下几多空间给武器。效果,相比于先前建筑的7700吨级的“埃德加”级(Edgar-class)巡洋舰,(航速20节,配备2门9.2英寸(234毫米)炮,10门6英寸(152毫米)炮),壮大”级的尺寸增添了64%,装甲重量多了一倍(670吨),舰员也多了64%(到达894人),本钱超过跨过61%,但武器却根本雷同,只是多了两门6英寸炮…
▲“埃德加”级巡洋舰
如许的效果,也遭到了英国观看家的剧烈反攻,由于如许的白费,即即是壮盛时期的大英帝国,也是不克不及担当的~
不外,为了反抗“假想敌”,终极照旧获准建筑了两艘,分别定名为“壮大”号(HMS Powerful)和“贫苦”号(HMS Terrible),两艘战舰也都赶在1897年6月和1898年3月竣工服役了。
▲“壮大”级装甲巡洋舰线图
服役后,两舰到场了第二次布尔战役(1899年10月-1902年5月),为陆军提供了增援,还卸下了舰上的6门舰炮,出动280名海军增援。而到了一战前,他们都已经成为了帮助舰。由于舰员体例多以是铺位也多,“壮大”号拆除了大部门武器,成了留宿舰和职员运输舰。“贫苦”号则从1918年起一向担当练习舰,一向到1929年报废。
▲第二次布尔战役时期从“壮大”号
拆下增援陆军作战的4.7英寸副炮
可他们对标的“留里克”号呢?俄国在拿到图纸后,并未顿时建筑,而是在1905年才开工,到了1908年才服役,而此时英国的“无敌”级(Invincible-class)战列巡洋舰(天下首款战列巡洋舰)已经在各方面都逾越了“留里克”号。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
而且在一战中,俄国也并未用“留里克”号举行过频频破征战,而是用于反抗德军巡洋舰和实行布雷使命,而且实战体现也欠好,1915年7月2日的奥兰群岛海战中,乃至还显现了它先后被两艘德军轻巡围攻,本身却未能掷中对方一炮的情形。最终在1916年11月7日,它又因触雷而受到重创,修睦后也只是储存状态,直到1923年被革职~
▲在奥兰群岛海战中遭到剧烈打击的
俄国“留里克”号装甲巡洋舰
即是说,英国重新到尾,都是在为了一个图纸上的假想敌而忙活,而等图纸上的船真造出来时,两型本该反抗的战舰却已不属于一个期间,也就更不会有比武的时机了。
06.“水师坦克”
一战中,坦克的发明冲破了堑壕战的僵局,而意大利也想过一种发明,来冲破本身所面临的僵局。这个僵局,便是奥匈帝国水师基地内,那一道道的金属拦阻网,这些拦阻网让意大利水师的鱼雷艇无法打击港内的战舰。而意大利想出的方法,那便是制造一种“水师坦克(naval tanks)”。
▲“水师坦克”,正式代号叫
“坦克马力诺”(tank marino)
一战中,奥匈帝国水师有两个重要军港,分别是普拉(Pula)和斯普利特(Split)。意大利也一向想通过鱼雷艇,对港内的兵舰搞一次奇袭,来加快战役历程。但无奈奥匈帝国也早思量到了这一点,不但在口岸四周创建了精密的防备工事,摆设了岸炮,还部署有四道金属拦阻网,而这尤其让意大利水师头痛。
▲普拉港内停泊的奥匈帝国水师战舰
于是,意大利人就想到了制造一种能“爬”过这些拦阻网,然后再放射鱼雷的“鱼雷艇”。它的正式代号叫“坦克马力诺”(tank marino)。
从形状上看,它的侧面表面有点像英国的“大游民(Romboid)”坦克,团体是一个全木质的长方形平底船。而它的驱动方法,也是靠两条履带划水进步的。
▲“坦克马力诺”(tank marino)两视图
布局上, 相称于坦克“自动轮”的轮子装在船头,“诱导轮”装在船尾,上方另有一对超过跨过来的轮子调治履带张力。“履带”也为窄链条,链条上装有爪钩,可以勾住并越过拦阻网。
这种“水师坦克”长16米,宽3.1米,吃水0.7米,排水量8吨,乘员4人,携带有两条450毫米鱼雷。
▲“坦克马力诺”(tank marino)侧视图
动力上,为了平静,它利用了两台5马力的电动机,卖力驱动两条“履带”,内部还存放有充电电池,可提供30海里的续航力。不外它的航速只能到达4节(7.4公里/小时),以是另有一个“攀岩船“(climbing boats)”“的外号。
但因为速率和航程都有限,作战时,也必要别的船只将他们运到靠近于敌口岸的位置,再以4节的航速爬过一道道拦阻网,放射鱼雷,再以同样的方法返回。
▲“坦克马力诺”的“自动轮”线图
这一设计和理论上的战法听起来固然很新鲜,但实战体现却非常糟糕…
1918年3月,“马力诺”在交付了4艘后,就顿时投入了斗争。
4月13日至14昼夜间,它开始了初次突击,一艘“马力诺”在驱走舰保护下抵达了间隔普拉港近来的地方,两名海军操纵它试图越过拦阻网,但却没有找到口岸通道,只能返回。而因为担忧退却时航速太低被发觉,只能将“马力诺”凿沉。
▲在举措中损毁的“坦克马力诺”
可见其木质布局
5月14日晚,它又开始了第二次突击,一艘“马力诺”再次抵达普拉港,但在越过四道拦阻网的第一道时,发出的庞大声响轰动了仇人,奥匈帝国的巡逻兵开始向他们开火,杂乱中,他们试图投放鱼雷但也未乐成,终极“马力诺”埋没,两名海员也被俘虏。
而在今后,意大利水师陆战队又订购了4艘,并试图举行打击,但有3艘一出海就迷路了,另有一艘被早早发觉,只能返回。
▲新交付的4艘“坦克马力诺”
就如许在颠末了频频实战举措后,“坦克马力诺”就被放弃了,意大利水师想借它转变战役历程的愿望也泡汤了~
不外受“马力诺”的开导,英国开辟了 Mark IX 型两栖装甲运兵车,一战后的奥地利也制作了一个“坦克马力诺”的复成品。
▲一战后奥地利制作的
“坦克马力诺”复成品
07.重巡+潜艇=?
203毫米口径的舰炮,是二战中列国重巡洋舰的标配,但你见过在潜艇上搭载的么?这便是法国的“絮尔库夫(Surcouf)”号。
▲法国“絮尔库夫”号潜艇
在日本的伊-400问世前,它都是天下上吨位最大的潜艇,水下排水量到达了4304吨。它最惹眼的武器,也是艇艏的那座双联装203毫米火炮炮塔,它的最大射程可以到达24公里。
▲“絮尔库夫”号潜艇的203毫米炮炮塔
它的“副炮”火力也很强,配有两座3联装37毫米构造炮和两艇双联装13.2毫米机枪。这还没完,它还能携带一架水上飞机,为其提供侦查和火力校准。
固然,作为一艘潜艇,最根本的照旧鱼雷放射管,这方面它也很强,配有8具550毫米鱼雷放射管和4具400毫米鱼雷放射管。
▲“絮尔库夫”号潜艇的侧视图
别的,它的续航力和自持本领也很强,可以飞行12000海里(19000公里),携带的物资也充足艇上118名艇员斲丧90天。
从数据上看,真有点将巡洋舰和潜艇完善联合起来的意思~
▲“絮尔库夫”号潜艇
不外,它的这一火力组合,可不是为了应付敌方的巡洋舰,而是商船。它算是为突击商船而量身定制的,由于“絮尔库夫”号不但配备了一艘4.5米长的摩托艇用于援救落水被俘海员,艇上另有一个可以容纳40名战俘的舱室。
▲“絮尔库夫”号潜艇的剖面图
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显着:
起首便是主炮要放射,就得先上浮,放射还必要2分半的预备时间,下潜也必要约2分钟,这都极有大概让其蒙受打击,终究敌方不会坐等你开炮。即即是应付商船,假如上面有自卫火力都有大概让其受损,而一旦受损,他就大概无法下潜了。
▲“絮尔库夫”号潜艇的203毫米炮炮塔
预备时间长还也只是一方面,由于潜艇排水量相对付203毫米舰炮照旧较小,以是203毫米舰炮在开火时,还会引起庞大的震惊,这也会影响炮弹的精度。
▲“絮尔库夫”号潜艇的剖面图
而在实战中,这一主炮也从未得到开火的时机,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法国时,它正在布雷斯特举行改装,法国降服佩服后,它又被移交给了自由法国水师,并逃往加拿大。1941年12月它抵达了的魁北克,但在路上被一架德军飞机击伤,之后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改装了三个月。
▲刻画“絮尔库夫”号潜艇的油画
1942年1月,它前去百慕猛进行补给,2月12日再起程前去巴拿马运河,但在12日忽然失联,一种说法是在它与美国的汤普森·莱克斯(Thompson Lykes)号商船不测相撞并埋没,导致艇上118人全部罹难。但由于至今未找到任何残骸,以是缘故原由也是众口纷纭,好比被百慕大三角吞没,或被德国U艇击沉…它的了局至今也还算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