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热文 > 法律探讯

犯罪预备案例分析

2024-06-15 20:48:02 作者:知足.

犯罪预备案例分析(犯罪预备案例分析模板)

包括下列形式:

一、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二、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类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4、追踪被害人、守候角领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灯制块营厂正义赶束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节映呼茶谁二查追踪的计划。

【法律依据】

《刑厂样吃项输法》第22条,为深试绿厚饭们二回其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活举改节粒过粒投境守罚。



【案情】

被告人林某因被害人孙某,曾经向有关部门举报其非法行医一事,产生不满心理。2007年9月4日晚,被告人林某酒后携带火柴和汽油来到被害人孙某居住地,欲对被害人孙某居住的房屋实施放火行为。当被告人林某站在该房屋东侧的简易仓房上,准备向房屋的顶部攀爬时,因踩破仓房的瓦片从简易仓房的顶部跌落下来,被告人遂离开现场。

上述事实,被告人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且有物证汽油、火柴、被害人孙某的陈述、证人孙某某、梁某某的证言和现场勘查笔录等证据证实。

【审判】

萝北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林某因对被害人的举报行为,产生不满心理,遂携带作案工具火柴、汽油,欲对被害人的住宅放火焚烧,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林某犯放火罪的事实及罪名成立,应予支持。被告人林某依法应予惩处。被告人林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开始点燃他人住宅的行为,系犯罪预备,对其可以依法减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十二条、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二、三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林某犯放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林某未提出上诉,公诉机关也未提出抗诉,一审判决已发生效力。

【评析】

在本案中,正确确认该起犯罪系何种未完成形态是量刑的关键所在。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了三种犯罪未完成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经审理查明的本案事实表明,本案的犯罪形态不属于犯罪中止,而是介于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之间,那么本案属于何种未完成形态。

《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这个概念,表明犯罪未遂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针对放火案件来说,开始点燃目的物才是放火罪的“着手”。本案的被告人林某携带了火柴、汽油等作案工具,但并没有开始点燃被害人的住宅,其仅是处于向目的物,即住宅顶部攀爬的过程,并非“着手”行为。被告人林某放火未得逞的原因虽系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但因其行为不具备犯罪未遂必须应具备的三个条件,所以本案的未完成形态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

《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这个概念,表明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为了实施某种犯罪;2、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活动;3、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准备阶段的某一点上,不能继续发展为着手实施犯罪。

本案被告人林某因对被害人的举报行为,产生不满心理,携带火柴、汽油等工具,并前往被害人的住所,欲实施放火行为。但因其向被害人居住房屋攀爬的过程中,踩破瓦片,从借助攀爬的简易仓房上跌落下来,并且离开现场,而未继续去实施放火行为,完全符合犯罪预备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因此,审理法院依法认定被告人林某的行为系犯罪预备。依照“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对被告人作出了上述判决。


探友更多点评:
探秘家特约ID:75858
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案例分析 答:一、具有犯罪预备中止形态的犯罪都是直接故意犯罪。因为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才会为了犯罪,积极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才有可能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如本案中的故意杀人犯罪;而过失犯罪,由于行为人没有犯罪意图,就谈不上为犯罪进行准备,也不存在犯罪的预备和中止问题;而在间接故意犯罪的场合下,行为人对...
新晋用户名称: 沉默晓珺0412 点赞
探秘家特约ID:14304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案例分析... 问:甲趁乙打手机时,欲从乙背后抢夺其手机,被乙老公丙发现,冲过去把甲给抓住... 答:【分析】l、根据刑法第23条的规定,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犯罪中止则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得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过程中的两种末完成形态其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出自...
新晋用户名称: V_Eer 点赞 25
探秘家特约ID:94013
刑法的案例分析题,大家一起做做 问:被告人王某自1984年4月以来,与本厂工人赵某的妻子周某勾搭成奸,10月,... 答:第一,周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第二,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周某与王某属于共同犯罪,周某怕受到法律制裁,自动中止犯罪行为,属于犯罪中止。此时已不是犯罪预备阶段,已进入犯罪实行阶段,在犯罪实行阶段,在犯罪实行阶段,王某主观上并没有自动放弃犯罪行为意思,只是因为周某的自动中止而导致王某的犯罪...
新晋用户名称: wuaidad 点赞 4
探秘家特约ID:31339
刑法学案例分析,急! 问:案例分析: 1.案情:黄某所在单位因经济不景气进行大幅裁员,黄某因此下... 答:案例一:1、黄、李地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非法持有枪支罪、劫持航空器罪 2、非法持有枪支罪是既遂,故意杀人罪是未遂、劫持航空器罪是预备 3、二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属于共犯。李某因惧怕而找到刘某,告知其黄、李二人的杀人、劫机计划,并同刘一起到公安机关报案,有自首情节。案例二:1、甲涉嫌盗窃、...
新晋用户名称: 刑警蒲公英 点赞 1
探秘家特约ID:8475
刑法学分析案例 问: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标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 答:应该属于犯罪预备。甲受到并的暴力攻击并还击属于正当防卫,参见正当防卫的5个构成要件。甲对丁实施的犯罪行为是抢劫,至丁死亡是发生在抢劫过程中,而且是抢劫财物的必要手段,应定抢劫罪,是加重处罚的情形。量刑范围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新晋用户名称: wangsan8393 点赞 2
探秘家特约ID:9968
司法考试刑法总则案例教程(三) 答:(1)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2)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3)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犯罪预备的处罚 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案例分析 本案王强等三人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二)犯罪未遂 1.案例 被告人沈某,男,24岁,某厂工人。
新晋用户名称: 梦魇TA0007B 点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