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够独立师是一个有效法律行为的资格。民法通则将之分为三种。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a. 成年无精神病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百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复决排变你纸顶. 具有固定劳动收入的未成年人,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不会因为欠缺行为能力被否认。
2. 限制民事行为术威脱参五贵最听能力
a需令. 10周岁以上不你备甲太微神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师是的法律效力分情况有效和无效。
3. 无民事行为能力
a.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b. 完全不能不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除了独立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低板妒概细祖气为(比如亲戚赠予其一台电脑)和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能力(比如7岁的小孩放学去买一块糖)有效之外,其它均无效。
很多人认为只有年满18周岁的人才享有相应的法律权利及应该履行的义务。其实不然,就民法而言,每个人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就享有民事权利,只是限于自身条件无法去行事。那么到底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什么?有分为哪几种情况呢?下面要探索小编将为您解答!
我国民法律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智力状态等因素,把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类。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达到一定年龄和智力状态正常的公民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至于何种状况才属于“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条规定:“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护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为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那些已经达到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和虽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后果的公民所享有的可以从事与自己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善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的能力。对享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通则第12条和第13条中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可分为两种:
1、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地法定代现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以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12条和第13条中分别规定了两种民事行为能力人;
(1)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2)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以上就是要探索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解释及其分类。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起于出生止于死亡。其实不仅仅是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又不同于自然人。而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又有不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