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热文 > 法律探讯

劳动合同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2024-06-17 10:01:55 作者:折花载酒少年事

劳动合同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无效劳动合同和可撤销劳动合同)

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将导致合同自始无效。但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只是不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力,即来自不发生合同履行的效力,并非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不能返还或者不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可引起三种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置密被撤销以后,对已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而已接受该财产以翻那能都化专的当事人则有返还财产的义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之间没有任何合同关系存在,那么,就应该让同朝钟双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恢复到如同没有订立合同时的状况。所以不论接受财产一方是否有过错,都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返还财产主要适用于已经履行了的合同,如果当事人根本没履行,或者财产尚未交付,就不适用财产返还原则。
  (2)折价补偿。合同法规定了恢复原状的原则,但是在有的情况下,财产是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仍派,在此种情况下,合同法规定“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不能返还可分为法律上的不能返还和事实上的不能返还。法律上的不能返还,主要是受到善意取得制度的限制,即当一方将受领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
,而第三人取得该项财产时在主观上没有过错,不知道或者没有责任知道该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情况下,就可以不返还该原物,并且该原物是不可替代的,此时,该当事人就不能返还财产,他就必须依该物在当时的市价折价补偿给另一方当事人。事实上的不能,主要是指标的物灭失造成不能煤断候乐院张染盟引化返还原物,并且原物又是不可替代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取得该财产的当事人应当依据该原物当时的市价进行折密主愿层抗敌少既未措关价补偿。没必要返还的,主要包括良北显鲁生统金倒己书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接受财产是劳务或者利益。在性质上属拿比按望地不能恢复原状的;们让重厚激激二是一方取得的是使用知识产权而获利的,由于该知识产权是无形的、则该方当事人可以折价补偿对方当事人。
  (3商仍急致战容风毫沉城)赔偿损失。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凡是因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不管是因主观上故意或者过失,当事人都应当赔偿对方的财产损失。

劳动合同被认定无效和被撤销时,会有怎样的法律后果?以下是要探索网小编收集到的劳动合同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的分析,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

(一)劳动合同撤销权的行使

合同的无效条件一般由法律明确规定,一旦发生合同无效的情形,由当事人向合同效力确认机构(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申请确认,或由确认机构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时主动依职权确认合同效力。合同有效与否,当事人的主观影响力较小或几乎不能影响确认机构依法对合同效力确认的结果。但可撤销的的合同显然有所不同,可撤销的条件与缔约人的意思表示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意思表示的真实性要由缔约人以主观的形式予以判断,一旦缔约人认为违背了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并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时,即可请求撤销该合同,使其从有效转为无效。

可撤销合同制度建立的关键之处在于由谁来行使撤销权,法律上规定了两种情况:一是由缔约的任意一方或双方来行使,二是由法律规定的特定一方来行使。我国《合同法》规定,因重大误解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可由不特定的一方当事人请求撤销,也可由双方协商变更合同内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只能由受害者请求撤销。显然这些规定注意到缔约人过错及过错程度的因素,意在保护非过错一方。而《劳动合同法》草案依据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原则,更侧重向保护劳动者一方倾斜。在无效劳动合同的五项条件中,明确涉及劳动者责任的只有两项(主体不合格或恶意串通),基他情况都主要以用人单位为有过错方,而只能由劳动者来提出无效的确认。在撤销权行使方面,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有权申请撤销,乘人之危的合同则只能由劳动者提出撤销请求。撤销权的这种分配有其保护劳动者的合理一面,但一些具体规定仍就值得商榷。

首先,关于采用欺诈和胁迫的方式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草案与《合同法》不同而将其完全归类于无效;其次,对该类劳动合同无效确认的请求权完全归于劳动者一方。但认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这种处置方法似有不妥:就胁迫而言,更多地体现在劳动者受到胁迫需要保护的一面,因为在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劳动者面对就业压力,被迫接受用人单位提出的苛刻劳动条件,签订不公平的劳动合同,将这类劳动合同参照民事合同归类于可撤销一类确实牵强。但关于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情形与胁迫有所不同,完全归类于无效又有其不合理性。在《劳动合同法》起草制定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应予考虑:第一,欺诈与诈骗有着质与量的不同,其通常是指以掩盖事实真相的方式,误导对方当事人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但过错程度还是属于普通民事过错,并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一般情况下,可将这类合同归类于可撤销之列。第二,欺诈过错的产生不仅源于用人单位,也包括劳动者。在实际案例中不乏用人单位以受到劳动者欺诈为由提出的仲裁或诉讼申请,具体表现在劳动者隐瞒与其他用人单位存续的劳动合同关系、谎报学历或其他资历、隐瞒个人自然情况或其他社会历史经历、虚假陈述个人身体状况或病史等等,这些可能导致用人单位构成对其他单位的侵权或招用员工的目的落空。所以,对此类合同的无效或撤销申请权应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享有更为恰当。

(二)对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及法律后果

惯例对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的处理有三种方式,即:(1)返还或折价补偿;(2)过错方赔偿对方损失;(3)对恶意串通、利用合同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基于劳动行为实施的不可逆性,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认为无效或可撤销的劳动合同无法采用返还的方式进行处理。无效劳动合同履行后,劳动者一方付出的劳动不能象有形财产那样适用返还方式补偿,而只能适用赔偿损失的方式。笔者认为在劳动合同无效的处理上确实不能原搬民事合同的处理方法,必须根据劳动关系的特殊性进行处理,以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特别是对相应处理方法的选择分类上,要注重劳动合同的履行特点。

1.关于返还的方法。一般意义上说,劳动者的劳动一旦付出无法逆转,这如同以行为为标的民事合同一样,所谓返还实际上指的是财产结果,即《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因无效或被撤销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作为劳动者一方付出劳动得到的工资报酬属于财产似乎应予返还,但相对于其付出的劳动力而言却无法返还,所以以返还的方式处理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报酬有失公平。但从劳动关系的其他附随关系看,也并非均无法适用返还的原则。如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前,依据该无效劳动合同获得的社会保障待遇或条件尚未享有的部分(如退休养老等)就可以采取返还的方式,但依据无效劳动合同支付的社保费用返还给费用支付人。从理论上可以解释为,无效劳动关系同样不能产生附随劳动关系的法律后果。若一个初次建立劳动关系的当事人所依据的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则与未建立劳动关系之前并无不同。所以,《劳动合同法》不应排除无效劳动合同返还财产的处理方法。

2.关于赔偿损失的方法。在劳动关系中,一旦劳动者被用人单位使用,作为商品的劳动力交换即已完成(或劳动力支配者支付劳动力的活动已经完成),无论主观过错如何,劳动者的劳动力已被消耗,不管从公平对价的角度还是从安定社会的角度都应获得等值补偿。根据工资的法律特性(按约定数额和法定支付周期足额支付),劳动力付出和工资支付后,劳动力交易即告完成,所以无论劳动合同生效存续,还是劳动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劳动者已经获得劳动报酬的支付都是单向的、绝对的,不存在补偿与否的问题。《劳动合同法》草案中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由于劳动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作为支付工作报酬数额的依据丧失,一般理解原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即应无效,所以采用参考同工种、同岗位的劳动报酬确定。据此也可以认定,对依据无效劳动合同付出的劳动支付劳动报酬,并非是无效劳动合同的一种处理结果(尤其不是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的结果),而是使用劳动力者支付报酬的法定义务。真正意义上的补偿应体现在由于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给劳动合同当事人造成其他经济损失的赔偿上,例如,劳动者为签订该劳动合同解除了与原单位的劳动合同,在该劳动合同无效后陷于失业状态,劳动者为取得无效劳动合同项下的工作事先支付了经济代价等。所以除无效劳动合同也应支付劳动报酬外,对无效劳动合同进行赔偿的处理方法亦非无效劳动合同处理的主流(显然这与普通民事合同有极大不同)。同时,赔偿和经济补偿以用人单位向劳动者进行为主也是劳动合同关系的特点,只有在劳动者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造成用人单位严重经济损失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责令劳动者给予力所能及的补偿。

另外,在确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因无效劳动合同给予补偿或赔偿方面,建议还应引入预期利益补偿的原则。由于劳动者为获得无效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可能付出了比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前已经得到的劳动报酬更高的经济代价,而基于劳动合同无效又无法得到正常有效劳动合同给予的持续的相应待遇,所以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该部分差额应负有补偿的义务。

3.关于收归国有或返还第三人的方法。收缴国库是对恶意造成无效合同的一种严厉处罚,具有明显的惩罚性。如果考虑将“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劳动合同”在立法中明确归为无效的劳动合同,再加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无效劳动合同一并作为恶性的无效合同处置是合理的。但即使是这样,收缴的方法也并非通行适用所有此类无效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一方。作为社会成员和有生命的自然人,劳动者的生存权是压倒一切的权利,即使劳动者造成劳动合同无效和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受损的严重社会后果(只要达不到刑法意义上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都无法以强制的手段来剥夺劳动者的基本生存(生活来源)的权利,而必须给予必要的生活保障。

合同无效制度是私法公法化的表现,体现了社会利益对合同当事人利益的干预,而作为更社会化的劳动合同制度,在确立劳动合同无效和可撤销制度时,更应注重劳动关系的特点,充分体现其社会干预的功能。立法中参用民法理论上的无效原则及基本制度,必须赋予劳动法意义上的特殊内容及特定理念,制定有劳动法特色的合同无效和可撤销及处理的制度和原则。


今日评论家:
热门推荐用户ID:62790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决定被裁决撤销或者判决无效的, 问:请教一下这个是怎样办理的,那个部门,依据什么法律法规办理的 答:如果单位没有劳动合同法39、40、41条规定的情形,解除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约。根据48、87条的规定,违法解约的,劳动者可以在申请劳动仲裁的时候选择要求单位恢复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如果选择恢复劳动关系的,那么仲裁就会裁决撤销单位的解除行为。附: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
探友特约专家: 陈路律师 点赞 1
热门推荐用户ID:7145
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01:52 回答: 华律网 时间: 2020年03月26日 获赞: 3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01:19 回答: 法妞问答律师在线咨询 时间: 2020年06月30日 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根据《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对方当事人对于已经接受的财产负有... 订立合同终止的原因有哪些,法律如何规定的 答:从整个合同法制度上概括合同终止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所致,例如债权人单方免除债务人的债务,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第二类是基于合同的目的已经达到,例如清偿、混同。第三类是由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如合同无效、被撤销。《合同法》第91条将这些原因细分为: (一)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这是...
探友特约专家: 粉我95803懒栋 点赞
热门推荐用户ID:81971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有何法律风险? 答:合同确定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作了规定,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
探友特约专家: pps回答做到了 点赞 6
热门推荐用户ID:60953
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答:因此,劳动立法将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规定为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更能体现立法的进步与立法的协调性与一致性。无效或被撤销的劳动合同在被撤销或宣告无效前,对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善意付出的劳务,按有效处理。我国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
探友特约专家: 知道网友 点赞 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