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籍择要
1、《神农本草经》:“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
2、《本草备要》:“其性行而不住,能走血分、通血脉,乃阳明、冲、任之药。除风去痹,止血定痛,通经方便,下乳催生。治金疮痈疮,出竹、木刺。”
4、《名医别录》:“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
5、《本草便读》:“入阳明而达血,苦且辛平;通乳汁以行肝,走而不守。痹风淋痛,内服均除;痈肿金疮,外敷并效。”
6、《药性论》:“治风毒,通血脉。”
7、《本草乘雅半偈》:“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
8、《本草重新》:“甘苦而平,其性行而不住,能走血分,通血脉,乃阳明冲任之药。除风去痹,止血定痛,方便通经,催生下乳。治金疮,痈疮疔疮,出竹木刺。”
9、《日华子本草》:“治发背,游风,风疹,妇人血经不匀及难产。”
10、《珍宝囊》:“妳子扶引,利疮疡,主治痢。”
11、《本草提要》:“功专行而不住,又为阳明冲任之药,通经下乳催生。”
12、《本草分经》:“甘苦平,阳明冲任血分之药,其性行而不住,通血脉除风方便,治金疮痈疽,出竹木刺。”
13、《本草害利》:“甘苦平,入阳明冲任之经,走血分,通血脉,方便通经,催生下乳汁,止金疮痈疡疔毒。”
14、《本草经集注》:“主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 妇人难产。”
15、《本草蒙筌》:“主金疮止血逐痛,治女科催产调经。除风痹、风痉、内寒;消乳痈、背痈、外肿。出刺下乳,止衄驱烦。”
16、《本草新编》:“主金疮,止血逐痛,催生调经,除风痹、风症、内寒,消乳痈、背痈,下乳止衄,祛烦,尤利小便,乃利药也。”
17、《本草易读》:“下乳催生,通经止衄,除风祛痹,行瘀调经。平金疮而止血,利小便而除烦。解疮痈之毒,出竹木之刺。”
18、《本草摘要大纲》:“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塞,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 ,妇人难产,久服轻身耐老增寿。治风毒,通血脉,游风风疹,妇人血经不匀。”
19、《本经逢原》:“王不留行专行血分,乃阳明、厥阴、冲任之药。能通乳利窍,其性走而不守,故孕妇禁服;一妇患淋卧久,用此煎服,再剂而愈。其利小便,出竹木刺与瞿麦同功。”
20、《长沙药解》:“味苦,入足厥阴肝经。疗金疮而止血,通经脉而行瘀。”
21、《得配本草》:“通血脉,治诸淋,下乳汁,催生产,疗疮疡,除风痹。”
22、《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欠亨、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
23、《雷公炮制药性解》:“主金疮止血,痈疽毒疮,心烦鼻衄,难产。出竹木刺入两,治风毒,通血脉。”
24、《新修本草》:“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 乳,妇人难产。”
25、《冯氏锦囊秘录》:“主金疮,止血逐痛,善通乳催产调经,除风痹风痉内寒,消乳痈背痈外肿,但妊妇勿服。”
26、《本草大纲》:“利小便,出竹木刺。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之语,可见其性行而不住也。”
27、《本草重新》:“治疔疮。”
二、当代研究
1、身分:主含王不留行皂苷A~D、王不留行次皂苷A~H、王不留行环苷A、B、C、D、E、G、H、I、K,以及黄酮类、甾醇、有机酸等。
2、作用:本品有愉快子宫、抗早孕、抗着床、镇痛等作用。
3、临床:
1)治疗带状疱疹:将王不留行用文火炒黄直至少数着花,研碎,过筛,取细末。如患处疹未破溃,用麻油将药末调成糊状外涂;如疱疹已溃破,可将药末直接流传于腐败处。逐日2~3次。治疗16例,普通用药后10~20分钟即可止痛,2~5天病愈;局部未见不良反响。
2)王不留行水浸膏片对通乳及子宫修复有显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