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热文 > 法律探讯

邻里建房协议书怎么写 又有何规定?

2024-06-15 18:24:51 作者:傻不拉叽我男神

邻里建房协议书怎么写 又有何规定?

标准版个人建房施工合同协议书

甲方(房主人) 乙方(承包人)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原则下,通过双方协商就私人住宅建房工程达成协议,为规范建造私人住宅工程中双方的民事行为,特制定本合同规定,希望双方严保冷表电格执行,共同遵守杨范味括因轴巴地

一、建筑工程概况:

开工期为xxx年xx月xx日,竣工期为xxxx年xx月x日。本工程为一层砖混结构,面积约125平方米, 以实际建筑面积为准。

二、工承承包方式:

1、工程承包价格:本工程为甲方包料,乙方包工高等胡激唱顾盾,每平方米包工价为:xxx 元人民币,总包工价以实际面积为准。

2、承包方式:
工程采取包工不包料形式,甲方建房所用的钢材、水泥、砖、石灰、砂石、瓷砖等建筑材料均由甲方提供,乙方施工所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如搅拌机、振动设备、模板、顶木、搭架木料、铁铲、手推车等行抓质识氢围质助那施工工具由乙方负责。

3、工程世律右火喜席内容: 从基础以上开始,主体按图施工。包括:地板、墙体粉刷、贴瓷砖、水、电安装、化粪池;室内刮瓷、室内外石膏线条。

4、工程质量要求:乙方必案准速决热冲刻需按图纸要求施工,砖头缝满浆,梁柱要求垂直平整,房屋四角要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合格,如不合格乙方必须返工直到甲方满意为止,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负责。

三。双方的责任:

1、工程必须按照甲方要求施工,乙方不得随意改变施工方式,因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问题,要及时通知甲方,确实需要变更的,需双方协商一致。

2、安全问题由乙方负全别值曲只士责,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乙方在施工值板沉犯措威中必须做到安全生产,安全施工,要有足够的技儿送般口举号领安全保障机制和措施

四、付款方式:从正式施工开始先支付一定的伙食用放样继选尽自补宗具费3000元,一层封顶后再付10000元,甲方工程完工后,如无重大质量问题即一次性付清余款。五按换香助物、施工电费由乙负责。

六、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七、本合同一式二份,翻料批好双方各执一份,望甲、乙双方遵守执行,违约方负全部扬易实殖粉权跑劳强责任。

甲方签字(手印)

乙方签字(手印)

年 月 日

扩展资料:

科文省美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必须以建设计划和具体建设设计文件已须名效作破尽继题重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前提。

签订施工合同须以履行有关法定审批程序为前提,这是由于建设工程施工玉降硫容采令础草例财合同的标的物为建筑产品,需要占用土地,耗费大量的资源,属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是没有经过计划部门规松京例的跳两赶划部门的批准,不能进行工程设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报建手续及施工许可证,更不能组织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原计划项目功能的,必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施工合同



一、邻里建房协议书

邻里建房协议书

甲方: 公民身份号码:

乙方:公民身份号码:

甲乙双方的房屋相邻,乙方将在原有宅基扩建,为了顺利建房,明确房屋四至,处理好邻里关系,经甲乙双方自愿协商,就相邻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建房间距:乙方将原旧房扩建。为了排除安全隐患,甲方同意乙方在扩建中基脚向前延伸10公分,修建幅度向后倾斜,使之两地间距(以甲方房屋为准):基脚50公分,屋檐150公分。

2、乙方在扩建房屋中,应正确处理截水、排水和防止杂物坠落等现象的发生,如因扩建后乙方没有正确处理导致甲方房屋受到损害或者生命受到威胁的,将由乙方承担所有责任。

3、将来甲方建房时,乙方应予以配合,今后甲方在现址上拆建或加盖楼层,乙方不得干涉甲方建房,乙方应接受甲方建房的请求,在甲方建房时无需甲方签字同意,即视为甲方已同意。将来甲方若将产权过户给第三方,甲方应告知第三方此条款,作为房屋转让的前提条件。

4、乙方在扩建中需柱桩基础施工,应保持甲方房屋安全和环境卫生,如在建房过程中对甲方房屋造成损害的,应由乙方承担所有责任。

5、本协议签订后长期有效,双方各执一份,村委会保存一份。

6、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月日

二、邻里建房采光区域的法律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采光区域有明确规定,细则如下:

第十六条,居住建筑间距应当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等要求确定。

(一)居住建筑应满足大寒日3小时日照标准。

(二)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建筑日照标准可酌情低,但不低于大寒日1小时日照标准;对项目外相邻居住建筑不得降低日照标准。

(三)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2小时日照标准。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建筑间距宜按本章计算方法控制间距,但不得小于最小值。

第十七条,多层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按本条规定计算:

(一)多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

1、南北向布置的,纵墙间距宜不低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最小值为13米。

2、 东西向布置的,纵墙间距宜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8倍,最小值为13米。

3、 建筑朝向为南偏东或西小于等于45度的,按南北向布置计算间距,其它按东西向布置计算间距。

(二)多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间距

1、 南北向的垂直间距,宜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6倍,最小值为13米。

2、 东西向的垂直间距,宜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5倍,最小值为9米。

(三)多层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

1、 两栋多层居住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的,按平行布置计算最窄处间距。

2、 两栋多层居住建筑的夹角大于45度的,按垂直布置计算最窄处间距。

(四)建筑山墙之间的间距最小为6米。

第十八条,多层居住建筑与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参照第十七条执行,最小值为6米。

第十九条,高层居住建筑之间间距按本条规定计算:

(一)平行布置的间距

1、 南北向布置的,宜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6倍,最小值为24米。

2、 东西向布置的,宜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5倍,最小值为18米。

(二)垂直布置的间距

1、 南北向布置的,宜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3倍,最小值为18米。

2、 东西向布置的,宜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最小值为18米。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

1、 两栋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的,按平行布置计算其最窄处间距。

2、 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45度的,按垂直布置计算最窄处间距。

(四) 高层居住建筑山墙之间的间距最小为13米。

第二十条,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之间按本条规定计算间距:

(一) 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

1、 高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的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宜不小于高层居住建筑高度的0.6倍,最小值为24米。

2、 高层居住建筑与其南侧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宜不低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9倍,最小值为13米。

3、 高层居住建筑与其东西侧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宜不低于多、低层建筑高度的0.8倍,最小值为13米。

(二) 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其南北向,东西向间距不少于13米。

(三) 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

1、 两栋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的,按平行布置计算其最窄处间距。

2、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45度的,按垂直布置计算最窄处间距。

(四) 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13米。

第二十一条,非居住建筑之间按本条规定计算间距:

(一)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

1、 南北向布置的,宜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5倍,最小值为18米。

2、东西朝向的,宜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最小值为18米。

(二) 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其间距宜不小于高层非居住建筑高度的0.4倍,最小值为18米。

(三) 多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 宜按较高建筑高度的0.7倍计算间距,最小间距为13米。

(四) 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执行,最小值为6米。

第二十二条,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之间间距按本条规定计算:

(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的南侧或东西侧的,按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的规定计算间距。

(二)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侧,按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计算间距。

(三)非居住建筑的山墙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的规定计算。

第二十三条,相邻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不一致的,应当扣除或加上南侧建筑或较高建筑室外地坪标高差值后计算间距,最小值不得低于十七条到二十二条规定的最小值。 有裙房的高层建筑之间的间距,应当同时符合裙房与裙房之间、裙房与主楼之间、主楼与主楼之间的消防间距要求。

第二十四条,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和消防的要求;

(二) 高度大于2米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米,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第二十五条,建筑之间的间距以建筑外墙垂直投影线为计算起点,但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以外挑阳台垂直投影线为计算起点:

(一)建筑纵墙外挑阳台挑出外墙宽度大于1.5米,或总长度超过纵墙长度二分之一的。

(二)建筑山墙面设置外挑阳台的。

在建房之前,一定要与邻里协商好建房事宜,并把协商的内容写入邻里建房协议书。双方看过没有异议,就可以签上自己的名字了。签字之后,这份邻里建房协议书就有了法律效力,双方必须要按照里面的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果出现一方违约的情形,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只要双方在建房之前多商量多沟通,建房时就能大幅度的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



更多优秀解答: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