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热文 > 法律探讯

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律规定是什么

2024-06-17 08:18:01 作者:如斯

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律规定是什么(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将由公安机关处以什么处罚)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来自息罪  (
  3、罪量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始氧剧直触信息罪的罪量要素是严重扰乱数类气不来曾社会秩序。这里的严重扰乱社会程序,是指造成批型黑马社会公众的心理恐慌,严重扰乱省家讨训清得支首续卫正常的生产秩序、生活秩序、工作秩序和教学、科研秩序远考使特间握应皇凯造推等。
     加重处罚事由 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却买孩主可探矿造成严重后果,是指由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而引起社会骚乱,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自伤、自杀的;致使停工停产,造成重大派时均感蛋判经济损失的,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等。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尽管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违法分子开始利用网络这个虚假的平台,制造传播一些虚假恐怖信息,尽管在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在网上制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律规定是什么?

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律规定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9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9次会议、2013年9月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3年9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3〕21号,201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9次会议、201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规定,对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条 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第六条 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第七条 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一)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二)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数额达到前款规定的数额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第八条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九条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的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条 本解释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以上资料就是关于,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律规定是什么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法律法规当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果在网上传播制造虚假恐怖信息的话,已经违反了我国的刑法,我国法院在处理类似事件的时候,会根据情节的轻重程度对当事人进行处罚,网络是一个正规的平台,不应该被犯罪分子所利用。



热门点评达人:
探友ID号:995
最高法界定“虚假恐怖信息”的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答:【界定了“虚假恐怖信息”的范围】《解释》第六条规定,“虚假恐怖信息”是指以发生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劫持航空器威胁、重大灾情、重大疫情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为内容,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真实信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解释》第一条对刑法第291...
热门网友名称: jiayong19 点赞 73
探友ID号:17026
编造虚假险情造成严重后果会判几年 答: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
热门网友名称: 746343133 点赞
探友ID号:83097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司法解释 答:法律主观: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意思是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律客观:(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
热门网友名称: 177******09 点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