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热文 > 法律探讯

恶意诉讼的处罚标准

2024-06-17 03:43:50 作者:诉衷情

恶意诉讼的处罚标准(恶意诉讼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

当事人可以立即向正在审理案件的法官提出,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如果一方当事人企图通过诉讼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经查实依法构成犯罪,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品能营门聚好向假去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何未银弦些优源牛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欢务才府什微争屋答、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诉讼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合法权益、解决社会纠纷。恶意诉讼行为明显是对诉讼秩序的扰乱,不利于诉讼目的的实现,“加剧了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纠纷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所以必须进行处罚。但如果在司法运作过程中处罚不当,该处罚的没有处罚或者不该处罚的进行了处罚,都会影响司法的公信力,不仅进一步降低司法权威,而且更加不利于良好诉讼秩序的形成。因此,有必要探讨对恶意诉讼行为的界定,研究具体的处罚标准和处罚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一)实证分析   案例一:甲向乙借款20万元并出具借条,约定利息及还款期限。到期后,甲按照约定偿还了本息,乙声称借条丢失,甲顾及朋友情面未收回借条,也未要求乙书写还款收据。数日后,乙持借条到法院起诉,要求甲偿还借款20万元。法院查明以上事实后,乙撤诉,法院未对乙采取处罚措施。   案例二:甲起诉乙要求偿还借款20万元,乙对债务无异议且表示愿意偿还。在法院的主持下,甲乙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乙在半年内偿还。但在乙与丙的离婚案件中查明,甲乙并不存在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乙是想通过诉讼达到其在与丙的离婚诉讼中多分财产。虽然最终甲乙之间的调解 上述是司法实践中所遇到的恶意诉讼的典型案例,此类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存在的问题是,在案例一和案例二中,能够查明存在明显恶意诉讼行为却未进行处罚,而在案例三中,当是否存在恶意诉讼行为存疑时却进行了处罚。当对恶意诉讼行为可以处罚也可以不处罚,当法院对“藐视法庭”可以无动于衷,理想的诉讼秩序便很难实现。现行的法律中,规制恶意诉讼的条文原则且模糊,操作性不强,具体的制裁措施也未能发挥作用,因此,对恶意诉讼行为范围的界定、处罚的标准以及处罚的种类应该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  (二)背景分析   1、社会诚信道德缺失。市场经济的建立客观上促成了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局面,少部分人面对恶意诉讼可能获得的巨大利益,僭越了基本的道德要求,失去了基本的诚信准则。“法院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当事人非诚信的诉讼行为是社会日益严重的诚信问题对国家司法权的侵蚀,是整个社会诚信意识普遍缺失在审判领域的必然体现。” 在此意义上,法院对不诚信的诉讼行为必须做出坚强的回应。   2、民事诉讼制度内在的缺陷。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别有企图的人总是利用制度的内在缺陷谋取非法利益。民事诉讼的立案审查采取形式审查,当事人启动民事诉讼程序过于容易,使诉权滥用具有了某种可能性;在倡导和谐司法的社会环境下,调解成为法院化解民事纠纷的首选方式,法院也将调解率作为评判法官业绩的主要标准之一。但调解必须以当事人的合意为基础,当事人的合意与法官的合法性审查存在固有矛盾,在双方恶意串通调解的情形下,法官很难甄别事实的真伪,调解的功利化为恶意诉讼者谋取非法利益提供了程序上的可行性。   3、制裁措施的不足。我国现行法律中,对恶意诉讼的制裁仅有民诉法中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及恶意诉讼者败诉后承担诉讼费,并没有规定恶意诉讼者的民事侵权责任,刑事责任更是无从谈起。而实践中,对恶意诉讼者不予司法处罚,仅让其承担诉讼费的通常做法,更是凸显了制裁措施的形同虚设。惩罚机制的缺失使恶意诉讼者有恃无恐,无法有效遏抑恶意诉讼的蔓延之势。
今日评论家:
热门推荐用户ID:6180
恶意诉讼的处罚 答:法律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恶意程度和后果严重程度予以罚款、拘留及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不同处罚方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当事人恶意诉讼和调解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
探友特约专家: 张春利律师 点赞
热门推荐用户ID:97977
民法典关于恶意诉讼的规定 答: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恶意诉讼处罚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法院认定恶意诉讼行为事实成立的标准,必须把握三个要件:主观标准、客观标准和事实清楚的标准。在主客观相互统一,...
探友特约专家: 秦律师说法0 点赞 3
热门推荐用户ID:21344
被别人乱起诉可以要赔偿吗 答:本文从产生恶意诉讼的原因入手,对杜绝恶意诉讼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有助于这一难题的解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
探友特约专家: 星空下的猪126 点赞
热门推荐用户ID:96973
滥用诉权处罚措施 答:推动完善相关立法,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等滥用诉权行为,明确行政处罚、司法处罚、刑事处罚标准,加大惩治力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 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人民法院对...
探友特约专家: 135*****830 点赞
热门推荐用户ID:17511
恶意诉讼罪立案标准 答:恶意诉讼罪的立案标准如下:1、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2、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3、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等。恶意诉讼的定义如下:1、恶意诉讼是指以...
探友特约专家: 180******26 点赞 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