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征地拆迁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重大,近年来农村征地拆迁中存在着一些矛盾,主要是:一些地方征地拆迁规模过大、建设过热、操之过急;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程序不规范、补偿不到位、安置不落实,使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一些拆迁单位违法违规拆迁,甚至野蛮拆迁,降低补偿安置标准强迫被征地农民签订补偿安置协议,致使一些群众反映强烈、行为过激等等,由此引发了一些矛盾和纠纷,甚至酿成了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关注农村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早已是一项摆在政府、社会面前的重要任务。要落实这个任务,从法律的层面来说,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这里谈到的只是农村征地拆迁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被征地拆迁农民的角度来说,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尽可能多地了解法律、法规等关于征地拆迁的规定,掌握法律的武器,积极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农村征地拆迁程序
农村征地拆迁行为实际包括了土地征收、土地征用和拆迁房屋两个阶段。
一、征地程序:
1、办理用地申请
用地单位需要征用土地进行项目建设的,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区县国土房管局提交相关文件、资料,提出用地申请。
2、拟定征地方案
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用地单位提出的用地申请后,应自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工地方案。
3、征地审查
国土房管局根据各项征地相关方案编制建设项目呈报说明书,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审核。
4、征地审核与批复
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建设项目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后,对文件资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应当在5
三是行政机关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农村征地拆迁活动中,行政机关基本上处于主导地位,征地拆迁本身就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及实施规划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家所有的活动。不管征地拆迁补偿的资金具体由谁买单,政府部门都要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从这一条规定中,足见政府部门在征地拆迁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在拆迁听证、行政协调、拆迁行政裁决、拆迁行政诉讼、拆迁纠纷的行政复议以及强制拆迁的各环节中,政府部门都发挥着裁判员甚至是运动员的作用,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用好法律赋予的权力,切实地按照法律的规定来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我想征地拆迁的行为可能会规范很多,因征地引发的政府与群众的矛盾也会减少。
农村征地拆迁跟城市征地拆迁一样也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执行。本专题将详细介绍农村征地拆迁的相关问题。农村征地拆迁程序具体内容
农村征地拆迁程序相关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为国有,越来越多的集体土地上的农民房屋被拆迁。由于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先要依法将土地征收为国有,才可一并考虑地上附着物的征收,即“房随地走”,而不同于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地随房走”,所以实践中将农村的拆迁称为征地拆迁。
一要正确的适用法律、法规。农村征地拆迁主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但是土地管理法上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要么授权给地方政府制定细化的标准,要么就根本没有涉及,如被征收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问题。国务院于2004年10月发布的国发〔2004〕28号文即《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及国土资源部于2004年11月发布的《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在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知情权、土地补偿费分配等方面出台了若干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的新规定。
二是要切实的落实补偿安置标准。土地管理法对于征地拆迁的补偿安置标准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各地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类似的文件中的规定则比较具体,总的来说,补偿项目无非是四种:土地补偿、被征地人员的安置补助、青苗和附着物补偿以及房屋拆迁补偿。